- 发布
- 深圳市华中航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 价格
- ¥800.00/件
- 品牌
- 华中航计量合作
- 起订
- 1件
- 供应
- 999件
- 发货
- 3天内
- 电话
- 18988757605
- 手机
- 18988757605
- 发布时间
- 2025-05-13 13:18:19
光谱仪(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ICP-OES等)是实验室常用的分析设备,其校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确保测量结果可靠,需定期进行系统校准。以下是光谱仪的主要校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光谱仪校准的重要性
保证数据准确性:校准可减少波长偏差、光度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符合标准(如ISO 17025)。
符合法规要求:许多行业(如制药、环保)要求光谱仪定期校准,以满足GMP、GLP等规范。
延长设备寿命:校准可发现光路老化、检测器灵敏度下降等问题,避免设备故障。
二、光谱仪的主要校准方法
1. 波长校准(波长准确性验证)
光谱仪的波长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常用校准方法包括:
标准滤光片法:使用钬玻璃(Holmium Oxide Filter)或稀土氧化物滤光片,在特征波长(如紫外-可见区的241nm、360nm、536nm等)处校准。
氖/汞灯校准:利用汞灯或氖灯的发射谱线(如253.7nm、546.1nm)进行波长校正。
激光校准:高精度光谱仪可采用He-Ne激光器(632.8nm)校准。
允许误差:
紫外-可见光谱仪:±0.5nm(<200nm)、±1nm(200-400nm)、±2nm(>400nm)。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0.2nm。
2. 光度(吸光度/透射率)校准
光度校准用于验证检测器的响应准确性,常用方法:
中性密度滤光片(ND Filter):检测透射率(如10%、20%、50%)。
标准溶液法:
紫外-可见光谱仪:使用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溶液(在235nm、257nm、313nm、350nm处有特征吸收)。
NIST可溯源标准物质:如SRM 930e(玻璃滤光片)或SRM 2034(镍溶液)。
基线校准(空白校正):使用纯溶剂(如超纯水、甲醇)进行基线归零。
允许误差:吸光度误差应≤±0.01A(低浓度)或±1%(高浓度)。
3. 分辨率校准
分辨率指光谱仪区分相邻谱线的能力,校准方法:
汞灯测试:观察253.7nm附近的谱线是否清晰分离。
氦氖激光测试:检查632.8nm谱线的半峰宽(FWHM)。
标准要求:
紫外-可见光谱仪:≤1.5nm(低端仪器)、≤0.5nm(高端仪器)。
红外光谱仪(FTIR):≤0.5cm⁻¹。
4. 杂散光校准
杂散光会导致吸光度偏离线性,校准方法:
截止滤光片法:如NaI(220nm截止)、NaNO₂(340nm截止),测量截止波长处的透光率(应<0.1%)。
高浓度溶液法:如12% KCl溶液(检测200nm处的杂散光)。
允许限值:杂散光应<0.1%(紫外区)、<0.5%(可见区)。
5. 基线稳定性与噪声校准
基线漂移测试:空扫描1小时,漂移应<0.001A/h(高端仪器)。
噪声测试:检测空白溶液的信号波动(RMS噪声应<0.0005A)。
三、校准周期与记录管理
校准频率:
日常校准:每次开机后进行基线校正和质控测试。
定期校准:
波长/光度校准:每周至每月(视使用频率)。
全面校准(含分辨率、杂散光):每6个月或每年。
第三方计量校准:每年由认证机构(如CNAS)进行检定。
记录要求:
校准日期、操作人、标准物质批号、校准数据、偏差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