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
- 深圳龙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手机
- 13632978801
- 发布时间
- 2025-11-01 07:00:00
在 Web3 赛道,“同质化” 是中小团队项目夭折的核心原因 ——80% 的项目因盲目复刻 “DeFi 借贷、 mint、元宇宙社交” 等热门赛道,上线 3 个月内用户流失率超 90%。但实际上,Web3 项目策划的核心不是 “追热点”,而是 “以垂直场景为锚点,用合规框架打底,用用户真实需求驱动”。即使是 3 人小团队,也能通过精准的场景定位与轻量化策划,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第一章 中小团队 Web3 项目策划的 3 大同质化陷阱很多团队把 “项目策划” 等同于 “找热门赛道 + 拼功能数量”,却忽视 “需求真实性、合规可行性、资源匹配度” 三大核心,最终陷入 “上线即沉寂” 的困境。
陷阱一:赛道跟风,用 “大而全” 掩盖 “需求空白”最典型的误区是 “哪个赛道火就做哪个”——2023 年 热潮时,超 60% 的中小项目扎堆做 “PFP mint + 社群运营”,却未思考 “目标用户是谁、核心价值是什么”。某团队跟风开发的 PFP 项目,仅设计 10000 个头像,未绑定任何实用场景(如权益兑换、线下联动), mint 结束后社群日均发言量从 500 条降至不足 10 条,3 个月后地板价归零,前期投入的 15 万元开发费用全部浪费。
这类项目的共性问题是 “无垂直需求锚点”:既没有针对特定人群(如艺术家、游戏玩家、实体企业),也没有解决具体痛点(如 确权难、资产流通慢),最终沦为 “图片买卖工具”,在热点退潮后自然被市场淘汰。
陷阱二:合规后置,忽视 “监管红线” 导致项目停摆部分团队认为 “Web3 项目先上线再补合规”,尤其在海外宣发时,未考虑目标市场的监管要求。某团队开发的跨境 Web3 支付项目,未对接反洗钱工具(如 Chainalysis),也未完成香港数码港备案,上线后因 “资金流向不明” 被监管部门冻结账户,涉及用户资金超 20 万美元,项目直接停滞。
Web3 项目的合规不是 “可选项”,而是 “生存前提”。无论是海外的美国 SEC、欧盟 MiCA,还是香港的 SFC,都对 Web3 项目的资金监控、用户 KYC、交易记录留存有明确要求,合规后置不仅会导致项目关停,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陷阱三:功能堆砌,用 “技术炫技” 替代 “用户体验”有些团队把 “功能复杂度” 等同于 “项目竞争力”,盲目开发 “跨链交互、智能合约自动化、3D 可视化” 等复杂功能,却忽视 “用户是否需要、是否会用”。某 DeFi 项目为体现 “技术实力”,在基础借贷功能外叠加 “跨链质押、动态杠杆、 抵押”3 个模块,导致操作流程从 3 步增至 8 步,新用户完成首次借贷平均耗时 25 分钟,70% 用户在操作中放弃,模块使用率不足 8%。
中小团队的资源有限,功能堆砌会导致 “开发周期延长、维护成本高企、用户体验下降” 三重问题,反而不如聚焦 1-2 个核心功能,把 “用户体验做到jizhi” 更易获得认可。
第二章 Web3 项目策划的核心逻辑:垂直场景 + 合规前置 + 用户价值中小团队要跳出同质化陷阱,需紧扣 “小而美” 的策划逻辑,从 “赛道选择、合规框架、用户价值” 三个维度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逻辑一:赛道选择 —— 锁定 “垂直场景”,拒绝 “大而全”Web3 的机会不在 “热门赛道的红海竞争”,而在 “细分场景的蓝海需求”。垂直场景选择需满足两个标准:“真实痛点 + 资源匹配”。
真实痛点:目标用户的需求需可验证,而非 “自嗨式创新”。例如 “非洲农业 DeFi” 场景,非洲小农户面临 “贷款难、抵押物少” 的问题,某团队开发 “农产品仓单 抵押借贷” 项目,农户将玉米、咖啡豆等农产品存入指定仓库,生成 后抵押借 USDT,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求,上线 6 个月服务超 2000 名农户,用户留存率达 65%。
资源匹配:团队需有场景相关的资源(如行业资源、地域资源),避免 “从零搭建资源网络”。例如做 “非遗 确权” 项目,若团队有非遗传承人资源,能快速获取非遗作品授权,比无资源团队的落地效率高 3 倍。
常见的垂直场景方向包括:
行业适配:如 “物流行业的货运单 溯源”“教育行业的证书 存证”;
人群适配:如 “女性创作者的 孵化平台”“学生群体的小额 DeFi 理财”;
地域适配:如 “东南亚的跨境 Web3 支付”“中东的合规加密资产交易”。
逻辑二:合规框架 ——“前置嵌入”,而非 “后期补充”合规不是 “项目上线后的附加任务”,而是 “策划阶段的核心框架”。不同目标市场的合规要求不同,需提前明确 “运营地域、监管标准、合规工具” 三要素:
运营地域:优先选择 “监管明确、对 Web3 友好” 的地区,如香港(数码港备案)、新加坡(MAS 沙盒)、阿联酋(VARA 牌照),避免 “监管模糊的灰色地带”;
监管标准:针对性满足当地合规要求,例如香港要求 “用户 KYC 分级、资金池透明、反洗钱筛查”,项目需在策划阶段预留 “KYC 接口、资金监控模块、交易日志记录” 的开发空间;
合规工具:提前对接成熟合规解决方案,如 KYC 用 Jumio、反洗钱用 Chainalysis、智能合约审计用 SlowMist,避免后期因工具适配问题延误上线。
某香港 Web3 支付项目在策划阶段就完成 “数码港备案材料准备、Chainalysis 接口对接、Jumio KYC 集成”,上线后 1 个月内通过监管审核,用户信任度远超未合规的竞品。
逻辑三:用户价值 ——“解决问题” 优先于 “技术创新”Web3 项目的核心价值是 “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非 “为了技术而技术”。用户价值的设计需遵循 “极简原则”:“一个核心痛点 + 一个核心功能”。
核心痛点:聚焦用户最迫切的需求,例如 “中小商家的 营销难”,某项目开发 “一键生成店铺 优惠券” 功能,商家上传优惠券信息后自动生成 ,用户领取后可在店铺消费抵扣,无需复杂操作,上线 3 个月服务超 500 家中小商家,优惠券核销率达 40%;
核心功能:围绕痛点设计单一核心功能,避免功能分散。例如上述优惠券项目,仅保留 “ 生成、领取、核销”3 个基础操作,删除 “社交分享、数据统计” 等非核心功能,开发周期从 3 个月缩短至 1.5 个月,用户学习成本降低 80%。
第三章 Web3 项目从 0 到 1 的策划实操路径中小团队可按 “需求验证→合规框架搭建→最小可行产品(MVP)设计→资源对接” 四步推进,4 个月内完成从策划到落地的准备。
步骤一:需求验证(1 个月)—— 用 “最小成本” 测试需求真实性避免 “闭门造车”,通过 “社群调研 + 小规模试点” 验证需求:
社群调研:在目标用户聚集的平台(如 Discord、、Twitter)发起问卷,核心问题包括 “是否有相关痛点、愿意用什么方式解决、能接受的操作复杂度”。例如做 “学生 DeFi 理财” 项目,可在高校 Web3 社群调研,若 80% 以上用户反馈 “希望小额理财(≤100 美元)、操作简单”,则需求成立;
小规模试点:用 “无代码工具” 搭建简易原型,测试用户参与意愿。例如做 “非遗 ” 项目,可先用 Canva 设计非遗作品图片,在 OpenSea 上免费 mint 100 个测试 ,观察用户领取后是否愿意分享、是否有收藏意愿,若领取率超 60% 且分享率超 30%,则需求可行。
步骤二:合规框架搭建(1 个月)—— 明确 “监管要求 + 工具对接”确定监管标准:根据运营地域,梳理合规要求清单。例如香港数码港备案需准备 “项目计划书、技术架构图、合规风险评估报告”,需提前 1 个月准备材料;
对接合规工具:完成 KYC、反洗钱、审计工具的初步对接。例如 KYC 对接 Jumio 基础版(月费 300 美元)、反洗钱对接 Chainalysis 基础版(月费 500 美元),确保上线后可直接使用;
智能合约合规:若涉及合约开发,需在策划阶段明确 “合约权限控制、资金流向监控、紧急暂停机制”,避免后期审计发现问题需重构代码。
步骤三:MVP 设计(1.5 个月)—— 聚焦 “核心功能 + 极简体验”功能规划:仅保留 “核心痛点对应的 1 个功能”,例如 “农产品 抵押借贷” 项目,核心功能为 “仓单 生成 + 抵押借贷”,删除 “跨链转账、 交易” 等非核心功能;
技术选型:优先用 “开源工具 + 无代码平台” 降低开发成本。例如前端用 Web3-UI 组件库、后端用 Firebase(轻量数据库)、智能合约用 OpenZeppelin 开源模板,开发周期可缩短至 1 个月;
体验设计:操作流程控制在 “3 步以内”,例如借贷项目流程为 “生成 →抵押 →获取贷款”,每步操作时间不超过 1 分钟,新用户可快速上手。
步骤四:资源对接(0.5 个月)—— 链接 “上下游资源”,为上线做准备流量资源:对接目标用户聚集的社群、KOL,例如 “学生理财” 项目对接高校 Web3 社团、学生 KOL;“非遗 ” 项目对接非遗传承人、文化类 KOL;
技术资源:若自身技术不足,可对接外包团队(如 Upwork 上的 Web3 开发团队),明确开发周期与成本,避免上线前出现技术断层;
合规资源:对接本地合规咨询机构,例如香港可对接数码港认证的咨询公司,确保备案流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