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球磨机工作效率低,能耗高,金属消耗量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在了解粉磨作业特点的前提下,根据物料的性质入料细度和出磨产品细度要求。合理选择粉磨工艺流程和粉磨设备,为此各有关行业的粉磨作业都规定了技术条件和工艺技术指标。粉磨作业的技术条件是指入磨物料的粒度,易磨性,水分和温度以及产品细度要求,上述这些是选择粉磨工艺,粉磨设备和进行生产管理的依据。
1、入磨物料的粒度
入磨物料的粒度对磨机的产量质量和动力消耗影响很大。料度小,喂料均匀则容易粉磨粉磨。磨机的产量质量也高,动力消耗也低,入料粒度大喂料不均匀,粉磨就困难,磨机质量产量低,动力消耗也大。入磨粒度越小,对提高磨机产量质量指标越有利,但降低入料粒度将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不同的物料入磨粒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孰料<30mm,石灰石<25mm,石膏<50mm ,混合材料<30mm,对于规格直径小于1.5M的磨机,由于研磨体的规格和冲击能力小,入磨物料的粒度最好控制在10-15mm以内。
2、物料的易磨性
物料的易磨性是指物料被粉磨的难易程度,用相对易磨系数表示测定方法,以平潭标准样品,用化验室小磨机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分别粉磨相同的时间,所得表面积之比即为相对易磨系数K=S/S0,式中 K---相对易磨系数、S----被测物料比表面积、S0----标准样品的比表面积。所用标准样品还有湿法回转窑孰料。易磨系数的大小与无聊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道: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易磨系数大的原料,采取措施,改善孰料的易磨性。
3 入磨物料的水分
干法磨时,入磨物料水分对磨机的产量质量和操作影响很大,磨机粉磨物料时,筒体内的温度比较高,如果入磨物料含水分过大会产生很多水蒸气,使磨内气体湿含量增大,因而细颗粒物料粘在研磨体和衬板上,形成“物料垫”,使粉磨效率显著降低,严重时会将隔仓板和出料蓖板孔眼堵塞,阻止物料通过,以至出现饱磨现象,甚至会造成坚固的“磨内圈”被迫停止清理。对于入磨物料水分一定要严格控制,但物料过于干燥,在磨内流动速度加快,会出现跑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物料中保持少量的水分,在磨内气化时,可以带走部分热量对降低磨温,提高粉磨效率有很大好处。入磨物料平均水分控制在1%-1.5%为宜。
4、入磨物料温度
物料在磨内粉磨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入磨的物料温度过高,则粉磨物料温度就会很高,磨内温度过高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如下:
(1)磨内温度高达120℃左右时,其中的石膏即二水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