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
- 北京睿德泰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发货
- 3天内
- 电话
- 15010471016
- 手机
- 15010471016
- 发布时间
- 2017-07-05 16:43:20
问大意与正修。事仪与理观。互有广略。举四行必带正修观法。予将常坐为难。已摄正修何得枉。云常坐唯在大意耶。
问予云。若依五略修行证果能利他者。一是闻师取意教授。二是宜略即能修证。那得枉。云五略自具十乘耶。
问若诸经与妙经观体全同。何故妙乐云此示观解异于他经。他经岂无圆观耶。
问前时圆教欲修观人。既未闻开于声闻。那能自用开显之理为观体耶。
问若二经圆理是同。妙玄十法。那无理融耶。
问妙玄一心成观。那类方等忏仪未成之观耶。
问若执王数相扶观。王必观数何故约识心修观。后更历四阴观耶。观时既然悟时那不然耶。
问王城耆山房宿。万二千数皆观阴入。那云事法观。不立阴入为阴境耶。
问既云又诸观境不出五阴。今此山等约阴便故山等。约阴既便故立阴名。则显诸境虽无阴名。而体皆是阴故云不出五阴。那据此句判诸观境非阴耶。
问所云以诸文中。直云境智者。盖以诸文既对阴不便。故辍阴名而但以一念心。及因缘生心等为境。以三观为智。即是直云境智也。若不尔者有何观解。但立境智两字耶。
问诸文观一念心。及因缘生心。若非阴心谓是何物。如仁之意岂不谓是清净真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