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施肥配方分析还原、微生物分析、未知物鉴定;生活用水、工业污水、井水、矿泉水、纯净水、功能水、农业灌溉水;土壤中重金元素检测、氡元素检测、放射性检测、危险废弃物、PM2.5滤膜、固体废弃物、污泥泥质、 土壤(成分、养分、肥力)分析、土壤理化指标、有机物及其他分析、农药残留等检测服务
农产品重金属铅镉汞等超标检测环境修复机构: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陈满怀认为,包括此次事件在内的层出不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再次为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敲响警钟。
想要全面严控土壤环境质量,避免重金属污染农产品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即刻从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入手,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土壤类型、普遍适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系列或系列标准。目前,判断土壤污染的依据,主要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但这个近20年前制订的标准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环保部也曾公告征求修订意见,但截至目前还未有新标准出台。
他解释说,重金属是土壤的固有组分,普遍存在于土壤中,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没有必要“谈其色变”。通常情况下,一些重金属,例如铜、锌、铁等是人类健康的必需元素;但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外源化学物质影响,有可能造成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含量升高。当超过一定的负载容量时,才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判断土壤重金属超标或污染的标准是“土壤污染三要素”,即有可识别的人为污染物,有可鉴别的污染物数量的增加,有现存或潜在的危害后果,三者缺一不可。但在实践中,由于对概念理解的差异性,往往混淆了沾污和污染的差别,以至于时有夸大重金属污染的现象。
陈怀满特别强调,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影响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有多种因素,如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植物生长条件、农作物品种等。同样是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就会造成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但如果种植棉花,就不存在污染的问题。同样种植水稻,杂交稻比普通稻吸收的重金属更多。w
“土壤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是以土壤负载容量法为依据制订的,由于其限量标准与土壤利用目的紧密相连,可作为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的依据。而以保护土壤资源自身为目的的“土壤环境质量保护限量标准”,是以土壤背景值为依据制订的,不能用来判断土壤是否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仅仅能够表明有外源物质的侵袭、累积以及累积程度。这样,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目的选择不同评判标准,就可以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