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 PC(聚碳酸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导电 PC 其导电原理和性能特点有所不同,适用场景也各有差异:
炭黑填充型导电 PC
原理:通过在 PC 基体中添加一定量的炭黑粒子来实现导电性能。炭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 PC 中形成导电网络,当电子在这些网络中能够顺利传输时,PC 就具备了导电能力。
特点:成本相对较低,导电性可通过调整炭黑的添加量进行控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候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能保持一定的导电性能。
应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电磁屏蔽材料等领域,如电脑主机外壳、手机外壳等,可有效防止电磁干扰和静电积累。
碳纤维填充型导电 PC
原理:利用碳纤维本身的高导电性,将其均匀分散在 PC 基体中,形成导电通路,从而使 PC 具有导电性能。
特点:除了良好的导电性外,还能显著提高 PC 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等。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
应用:常用于对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子设备部件、汽车的电气系统部件等。
金属纤维填充型导电 PC
原理:将金属纤维添加到 PC 中,金属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在 PC 基体中相互接触形成导电通道,使 PC 能够导电。
特点: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能,能快速有效地传导电流。同时,金属纤维可以提高 PC 的导热性能,增强散热效果。但可能会增加材料的密度,使制品重量有所上升。
应用:适用于对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要求极高的场合,如高端电子设备的散热器、电气设备的屏蔽罩等。
纳米碳管填充型导电 PC
原理:纳米碳管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结构和优异的电学性能,在 PC 中均匀分散后,可形成高效的导电网络,实现 PC 的导电功能。
特点:添加量较低时就能显著提高 PC 的导电性能,同时对 PC 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制品的生产需求。
应用:在一些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高端电子器件、柔性电子设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柔性显示屏的导电基板、可穿戴设备的导电部件等。
离子导电型导电 PC
原理:通过在 PC 中引入具有离子传导能力的离子基团或离子液体等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在 PC 基体中移动实现导电。
特点:具有独特的离子导电特性,与电子导电型导电 PC 相比,其导电机制不同,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优势。通常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低温性能,在较低温度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导电性能。
应用:主要应用于一些需要离子导电功能的领域,如固态电池的电解质、离子传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