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内部缺陷超声波C-SAM(C-mode 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e)通过高频超声波(10-300 MHz)穿透材料内部,利用声阻抗差异原理实现缺陷成像:
分层检测:当超声波遇到空气间隙(如分层)时,99%的声波会被反射,形成高亮信号,而正常粘接界面反射率通常低于50%。
三维定位:通过聚焦扫描技术,可逐层生成材料内部断层图像(B-Scan),精确定位缺陷的深度和尺寸。
智能判读:结合相位反转算法和Sonolytics分析软件,可自动区分气泡、裂纹、杂质等缺陷类型,量化面积占比。

二、超声波扫描解决行业痛点
半导体封装失效难题
塑封IC在回流焊过程中易产生分层,传统X射线无法检测非金属缺陷。C-SAM可穿透塑封材料,以0.1μm分辨率识别键合失效、银胶不均等问题,良率提升达30%。
案例:某IGBT模块厂商通过C-SAM优化焊接工艺,将空洞率从15%降至3%,散热性能显著提升。
汽车电子可靠性挑战
ECU控制模块需承受-40℃~150℃极端温度循环,C-SAM可提前发现PCB层间微裂纹、BGA焊点空洞,避免因热应力导致的批量召回。
数据支撑:采用C-SAM检测的汽车传感器,现场失效率降低至0.02ppm。
航空航天高成本风险
卫星通信模块的分层缺陷可能导致数亿元损失。C-SAM结合IPC/JEDEC标准,实现航天级器件的零缺陷放行。
三、C-SAM技术优势:重新定义检测
无损高效:单次扫描5分钟内完成,支持JEDEC托盘批量检测,成本仅为切片分析的1/10。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研发材料验证(如高密度互连胶)、量产过程监控到失效分析,提供全链条数据支持。
标准兼容性:符合IPC/JEDEC J-STD-035、MIL-STD-883G等国际认证,助力企业打入苹果、特斯拉等高端供应链。
结语
在电子器件微型化、高密度化的趋势下,超声波C-SAM测试已成为保障产品可靠性的核心技术。无论是半导体大厂的良率攻坚,还是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化,这项“无损透视”技术都在持续创造价值。选择C-SAM,不仅是选择一台设备,更是选择一套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
塑封IC在回流焊过程中易产生分层,传统X射线无法检测非金属缺陷。C-SAM可穿透塑封材料,以0.1μm分辨率识别键合失效、银胶不均等问题,良率提升达30%。
案例:某IGBT模块厂商通过C-SAM优化焊接工艺,将空洞率从15%降至3%,散热性能显著提升。
ECU控制模块需承受-40℃~150℃极端温度循环,C-SAM可提前发现PCB层间微裂纹、BGA焊点空洞,避免因热应力导致的批量召回。
数据支撑:采用C-SAM检测的汽车传感器,现场失效率降低至0.02ppm。
卫星通信模块的分层缺陷可能导致数亿元损失。C-SAM结合IPC/JEDEC标准,实现航天级器件的零缺陷放行。
在电子器件微型化、高密度化的趋势下,超声波C-SAM测试已成为保障产品可靠性的核心技术。无论是半导体大厂的良率攻坚,还是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化,这项“无损透视”技术都在持续创造价值。选择C-SAM,不仅是选择一台设备,更是选择一套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