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刚性 POM 的加工成型方法及工艺要点
高刚性聚甲醛(POM)因分子结构规整性高、结晶度大,且常通过玻纤增强、矿物填充等改性手段提升刚性,其加工成型需结合材料特性优化工艺,避免因流动性差、收缩率不均等问题导致缺陷。以下是主要成型方法及关键工艺细节:
一、注塑成型:最常用的精密成型方法
1. 材料预处理
2. 注塑工艺参数
| 参数类型 | 普通 POM | 高刚性 POM(玻纤增强) | 工艺要点 |
|---|---|---|---|
| 料筒温度 | 190~220℃ | 210~240℃(玻纤增强需更高温度) | 温度过低易导致充模不足,过高会引起 POM 热分解(超过 250℃易产生甲醛气体)。 |
| 模具温度 | 60~90℃ | 80~120℃(提高结晶度,降低内应力) | 高模温可减少制品翘曲,但延长成型周期;玻纤增强型需更高模温以改善表面光洁度。 |
| 注射压力 | 80~120MPa | 100~150MPa(流动性差需更高压力) | 保压压力约为注射压力的 60%~70%,保压时间 10~30 秒,避免收缩凹陷。 |
| 冷却时间 | 10~20 秒 | 20~40 秒(玻纤增强冷却更慢) | 冷却不均易导致玻纤取向不一致,加剧翘曲,需优化模具冷却水路(如随形冷却)。 |
3. 模具设计要点
4. 常见缺陷及解决
二、挤出成型:用于棒材、管材及异型材
1. 设备要求
2. 工艺参数
3. 应用场景
三、切削加工:二次加工成型
1. 刀具选择
2. 切削参数
3. 注意事项
四、焊接与连接:组装成型技术
1. 热板焊接
2. 超声波焊接
3. 螺纹连接
五、后处理:提升尺寸稳定性
1. 退火处理
2. 表面处理
六、特殊成型技术
1. 微注塑成型
2. 发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