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陪诊机构创业者向记者表示,由于行业刚起步,市场尚未建立准入门槛,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制度和规范,需谨防产生“黄牛”炒专家号等行为,对陪诊员岗前培训、执业管理也没有统一标准。 他们的客户不光有外地患者,也有本地的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独居青年和独自带孩子的妈妈。
工作灵活自由:从事陪诊服务工作,可以根据用户预约接单,自由选择兼职或全职,不需要困在公司坐班打卡,同时还可以兼顾照顾家庭,平衡好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非常受欢迎。

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独居老人、异地就医群体对陪同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以上海为例,调查显示老年人就医时***三的需求为挂号、协助就医、缴费,陪诊服务成为解决“看病难”的重要补充。此外,部分患者因时间冲突、对流程不熟悉等原因,也倾向于选择陪诊服务,如北京市民卢娟因出差委托陪诊师协助复查。
随着就诊人次的增加,衍生出一个新兴行业——陪诊师。顾名思义,陪诊师会陪同患者就诊,协助完成挂号、排队、取片子等繁琐流程。在陪诊师的眼中,这一职业是老人、孕妇、“社交恐惧症”人士的就诊“福音”;有从业者认为,这一新兴行业的存在确有意义,但处于监管空白的“尴尬期”,唯有规范约束才能走得更远。

对从业者的建议:应摒弃“快速变现”心态,认识到职业积累的重要性。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口碑,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拓展客源。例如,部分从业者通过无平台模式自主接单,虽收入不稳定,但能通过个性化服务赢得信任。
社会学会老龄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王雪辉表示,目前陪诊师的需求多集中在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居民支付能力强的大城市,至于欠发达地区对陪诊师的需求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研,建议先从部分城市试点,探索制定相对适配的从业规范。
服务对象为老人时,多数是其子女给安排的。“老人生病时特别希望他的儿女能够陪他,但儿女又没有时间,所以儿女就把我们找上门,让我们陪伴。”在这个过程中,王兴珍也感受到了陪诊师的价值与意义。子女大多不愿让老人得知病情,只希望王兴珍陪他们聊天。

陪诊师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职业,主要为患者提供就医全流程协助服务,核心工作涵盖挂号、问诊陪同、缴费、取药、取检查结果及接送患者等。其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异地就医人群、孕妇、儿童及行动不便者为主,旨在缓解患者就医时的无助感,提升就医效率。例如,部分陪诊师会协助记录医嘱、拍摄检查报告,并实时同步给患者家属,满足远程关怀需求。
在杭州从事陪诊师的周女士告诉新黄河记者,她入行第3个月时,收入达到了万元。结合工作经验,她认为陪诊行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有时候陪小朋友看病,我会带着玩具和吃的。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可能还需要帮忙接送。”周女士介绍,目前她接待过的病人中,既有省内患者,也有来自省外的,其中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各占一半。“年龄大的患者以看老年病为主,比如淋巴等,年轻的包括整形、、体检等。”
请问陪诊师证报名时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