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所医学院的护理学学生小邓,趁着本科最后一学期学业压力不大,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了一个陪诊兼职工作。“他们让我填了一个表格,然后就开始给我派单。”小邓说,虽然表格里有“是否有医护背景”“是否有医护证件”的选项,但这家陪诊平台并没有核查小邓的学生证等信息,也没有对她进行笔试、面试考核和陪诊培训。 他们的客户不光有外地患者,也有本地的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独居青年和独自带孩子的妈妈。
廖彦琴会在“手把手”地向自己团队的成员传授陪诊经验,但她看到有些平台只是鼓励陪诊师兼职入驻,并未对陪诊师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感到有些无奈。“职业陪诊师要起到规划、预判、沟通、协调等作用,所以我希望看到全职的、经验丰富的陪诊师去从事这个行业。偶尔兼职的陪诊师不熟悉业务,面对在就诊时发生的状况,无法做出职业反应。”

据悉,新职业的蓬勃兴起将给服务领域带来新的机遇,也期待相关政策规范能助力这一行业走得更好。去年,《陪诊师职业技能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一些健康管理公司及陪诊服务机构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
廖彦琴会在“手把手”地向自己团队的成员传授陪诊经验,但她看到有些平台只是鼓励陪诊师兼职入驻,并未对陪诊师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感到有些无奈。“职业陪诊师要起到规划、预判、沟通、协调等作用,所以我希望看到全职的、经验丰富的陪诊师去从事这个行业。偶尔兼职的陪诊师不熟悉业务,面对在就诊时发生的状况,无法做出职业反应。”

相比价格的悬殊,更令人担忧的是入行门槛,陪诊师尚未被人社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陪诊公司往往以“家政”“咨询”或“健康管理”等名义注册。
记者了解到,陪诊费用通常按半天或一天结算,根据不同城市和机构标准,陪诊半天一般需要200-300元,全天需要300-500元,部分职业陪诊师月收入可达万元。陪诊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加,许多人对陪诊师跃跃欲试。
在杭州从事陪诊师的周女士告诉新黄河记者,她入行第3个月时,收入达到了万元。结合工作经验,她认为陪诊行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有时候陪小朋友看病,我会带着玩具和吃的。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可能还需要帮忙接送。”周女士介绍,目前她接待过的病人中,既有省内患者,也有来自省外的,其中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各占一半。“年龄大的患者以看老年病为主,比如淋巴等,年轻的包括整形、、体检等。”

为解决看病难和就业问题,国家开始重视“陪诊”职业,拟纳入国家职业规划目录,国家人社部能力建设中心于2024年底开始组织,正式命名为:陪诊顾问。凡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颁发陪诊顾问 培训证书。
有关业内人士评论,当前陪诊数量正在迅速增加,陪诊服务面临何去何从的发展临界点。如果不及时制定规则,就容易催生一些乱象,甚至将这个新兴职业引入歧途,同时陪诊师这个新兴职业的成长也需要及时干预。“未来,陪诊服务还可以发展衍生出更多分支,比如联合代理服务,代理监督行为和维权、代理办理基本医保和健康报销业务等,还可以与养老结合在一起,形成陪伴方面的“医养结合”,赋予陪诊服务更丰富的价值和内涵。”该业内人士说。
重点来了!陪诊师哪个部门颁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