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Web3 项目 KOL 与海内外媒体宣发协同策略:中小团队避开“单打独斗”,用低成本组合实现1+1>2效果|龙链科技

发布时间:2025-10-24 07:00  点击:1次

Web3 项目 KOL 与海内外媒体宣发协同策略:中小团队避开 “单打独斗”,用低成本组合实现 1+1>2 效果1(2).png

在 Web3 宣发中,中小团队常陷入 “碎片化作战” 困境:要么单独找 KOL 发视频,却没媒体铺垫行业痛点,导致用户 “不知道项目解决什么问题”,转化率不足 1%;要么只在媒体发通稿,缺乏 KOL 真实体验背书,内容可信度低,曝光后用户不买单;要么海内外宣发割裂 —— 海外 KOL 讲英文,国内媒体发中文,核心信息无法同步,用户认知混乱。

实际上,Web3 宣发的核心不是 “KOL 或媒体单独发力”,而是 “KOL 与海内外媒体协同配合”—— 通过 “媒体铺垫痛点 + KOL 传递信任 + 社群承接转化” 的链路,让不同渠道形成合力,即使 5-8 万元预算,也能实现 “曝光量翻倍、转化率提升 3 倍”,且用户留存率比单一渠道宣发高 40% 以上。

第一章 中小团队 KOL 与媒体宣发的核心痛点:避开 “单打独斗” 的低效陷阱

很多团队把 KOL 和媒体当成 “独立宣发渠道”,要么只依赖 KOL “带货”,要么只靠媒体 “刷曝光”,却忽视了两者协同的价值。这种 “单打独斗” 模式会导致三大核心痛点,直接拉低宣发效果。

1. 痛点一:KOL 选不对,“流量不精准” 且 “成本虚高”

中小团队选 KOL 常犯两个极端错误:要么盲目追求 “头部 KOL”(粉丝 10 万 +),单条报价超 1 万美元,却发现粉丝多为 “泛 Web3 用户”,与项目场景不匹配(如做非遗  找 “DeFi 分析师” KOL),带来的用户转化率不足 0.5%;要么只看 “粉丝数”,忽视 “互动率”,找了 “maifen KOL”,视频播放量 1 万 + 却只有 10 条评论,宣发效果等同于 “自嗨”。某 Web3 钱包项目曾花 2 万元找头部 KOL(粉丝 20 万 +)推广,视频播放量 5 万 +,但仅带来 150 个下载,获客成本超 130 美元 / 人;反观后期合作的 3 名微型 KOL(粉丝 1 万 - 3 万,垂直 “Web3 小白”),总投入 800 美元,带来 200 个下载,获客成本仅 4 美元 / 人 —— 核心差异在于 “粉丝精准度” 而非 “粉丝数量”。

2. 痛点二:媒体宣发 “无焦点”,与 KOL 内容脱节

很多团队的媒体宣发停留在 “发通稿”—— 把 “项目上线、功能更新” 等信息翻译成中英文,发给 10 + 海内外媒体,内容千篇一律,缺乏 “与 KOL 协同的焦点”;更有甚者,媒体讲 “项目技术优势”(如 “基于 Cosmos SDK 开发”),KOL 讲 “使用体验”(如 “转账快”),核心信息无法联动,用户看完仍不知道 “项目到底好在哪”。某  平台曾在海外媒体发 “版税机制优化” 的通稿,同时找 KOL 发 “铸造教程” 视频,两者内容无关联,导致媒体曝光 10 万 +、KOL 视频播放 3 万 +,但最终转化的用户不足 300 人;后期调整为 “媒体先发《 创作者版税流失痛点报告》,KOL 跟进《用 XX 平台铸造,版税实时到账的真实体验》,媒体再发《KOL 实测:XX 平台版税结算效率提升 50%》”,形成协同后,转化用户提升至 1200 人。

3. 痛点三:海内外宣发 “割裂”,用户认知混乱

中小团队做海内外宣发时,常因 “语言、渠道、内容节奏不同步” 导致割裂:海外 KOL 在推特发英文体验视频,国内媒体在微信发中文功能文章,两者不仅内容不同步,甚至核心卖点不一致(海外讲 “低 Gas 费”,国内讲 “操作简单”),用户跨渠道了解时认知混乱,难以形成统一记忆。某跨境 Web3 支付工具曾出现过此类问题:海外宣发主打 “1 小时到账”,国内宣发主打 “支持本地支付”,用户在推特看到 “到账快”,到微信又看到 “本地支付”,不清楚项目核心优势,导致跨渠道用户留存率不足 20%;后期统一核心卖点 “跨境收款 1 小时到账 + 支持 10 种本地支付”,海内外 KOL 与媒体同步传递,跨渠道用户留存率提升至 55%。

第二章 KOL 分级筛选与匹配:中小团队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中小团队的 KOL 合作核心不是 “找头部”,而是 “按项目阶段分级匹配 KOL 类型”—— 冷启动期用微型 KOL(低成本、精准),增长期用中小 KOL(扩覆盖、建信任),成熟期再考虑头部 KOL(做品牌、破圈),每个阶段明确筛选标准和合作模式,成本可控且效果可见。

1. 按项目阶段分级匹配 KOL 类型

不同阶段的项目目标不同,需匹配不同类型的 KOL,避免 “资源错配”:

项目阶段核心目标推荐 KOL 类型粉丝规模单条成本合作重点
冷启动期(0-1000 用户)验证用户需求、获取种子用户微型 KOL(垂直场景)1 万 - 5 万50-300 美元真实使用体验、痛点解决案例,引导进社群
增长期(1000-5000 用户)扩大覆盖、提升转化率中小 KOL(行业垂直)5 万 - 20 万300-1000 美元深度测评、功能对比,突出项目差异化优势
成熟期(5000 + 用户)品牌破圈、吸引合作方头部 KOL(行业zhiming)20 万 +1000-5000 美元行业趋势结合、品牌背书,不侧重直接转化

案例:某非遗  项目冷启动期,合作 5 名微型 KOL(粉丝 1 万 - 3 万,垂直 “非遗文化 + Web3”),单条成本 100-200 美元,内容为 “非遗创作者用平台铸造  的全过程”,引导用户进 Discord 社群,2 周内获 500 + 精准种子用户,获客成本仅 8 美元 / 人;增长期合作 3 名中小 KOL(粉丝 8 万 - 15 万,垂直 “ 收藏”),做 “3 款非遗  平台测评”,突出 “版税实时到账” 优势,1 个月内用户增长至 2000+。

2. KOL 筛选的 3 个核心标准:拒绝 “唯粉丝数论”

中小团队选 KOL 时,需重点关注 “互动率、粉丝匹配度、真实案例” 三个指标,而非单纯看粉丝数:

3. 中小团队 KOL 合作的 3 种低成本模式

中小团队无需 “固定付费”,可通过 “效果分成、资源置换、轻量包时” 三种模式降低成本,同时保障效果:

第三章 海内外媒体与 KOL 的协同宣发链路:从 “曝光 - 种草 - 转化” 的全流程配合

KOL 与媒体的协同不是 “各发各的”,而是 “按宣发阶段分工配合”—— 预热期媒体铺垫痛点,KOL 引发共鸣;爆发期 KOL 传递体验,媒体强化信任;沉淀期媒体总结案例,KOL 引导社群转化,形成闭环。

1. 预热期(1-2 周):媒体铺垫痛点,KOL 引发共鸣

核心目标:让用户意识到 “自己有痛点”,为后续项目曝光做铺垫,避免 “突然推广导致用户抵触”。

2. 爆发期(1-2 周):KOL 传递体验,媒体强化信任

12.jpg

深圳龙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
高先生(先生)
手机:
13632978801
地址:
龙华区民治
我们发布的其他新闻 更多
web3新闻
拨打电话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