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测试系统中,用户往往需要的是软硬件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术业有专攻,软硬件厂商通过协同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快速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
青软除了提供LIMS、Auto中控系统等标准化产品外,也提供非标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包括上位机系统、软件重构、仪器控制、算法研究到自动化整合等。接下来分7期分享一些合作的成功案例:
1、多设备集成控制(类器官培养成像分析)
2、仪器设备上位机软件(自动化土壤称重分样系统)
3、软件重构(基因测序检测自动化处理系统)
4、生产调度中控集成(灌装产线自动控制系统)
5、仪器设备上位机软件(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6、老软件功能增强(细胞成像报告系统)
7、协同测控(汽车驾驶舱自动化测试平台)
===第一话:“迷你器官”的智能3D观察室===
场景简介:
在类器官实验中,用户需要不断观察培养皿中的样本。硬件厂商具有先进的高倍显微镜、运动平台等设备,但仅靠现有的设备和工作方式,仍碰到以下难题:
看不清:传统观察难以及时、全面地捕捉微小类器官的立体生长细节。
操控繁:涉及多种孔板、自动化相机、精密运动平台等,操作复杂协同困难。
算不出:海量平面图像如何高效合成有意义的3D模型?如何量化分析?
效率低:手动操作耗时费力,难以满足长时间、高频次的连续观察需求。
解决方案:
青软配合硬件厂商,设计出专用的“类器官培养3D成像分析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精密“指挥家”: 智能控制运动平台,自动精准地将培养孔板的每个孔位移动到精度要求极高的最佳拍照位置(微米级的误差控制)。
自动“摄影师”: 无缝集成控制相机,按计划自动拍照、存储海量图像数据。
算法“魔术师”: 设计图像处理专属算法,将多个平面、多个深度的照片智能拟合出清晰的3D立体图像,让生长状态一目了然。
全能“管理员”: 集成样本管理、任务编排、实时监控、日志记录、报告生成(含精美成像图)于一体,一站式管理整个实验流程。

因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应对单次任务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连续拍照、精密移动(涉及成千上万次操作)。系统除具备以上特征外,软件和硬件控制的稳定性、健壮性也均符合要求。
软硬搭配,干活不累。
欢迎硬件厂商联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