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5-04-11 10:02 点击:1次
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指为了实现对碳足迹的有效管理,从核算标准、标识认证、数据管理到国际衔接等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以下是关于碳足迹管理体系的详细介绍: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低碳产品,营造低碳市场环境,引导低碳产品消费,创造低碳产品需求,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核算标准制定:加快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数据库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依法合规发布细分领域背景数据库,支持国际碳足迹数据库据实更新相关背景数据。
标识认证制度: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分级管理与信息披露: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产品碳足迹与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环境影响评价等机制有机衔接。
《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到 2027 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出台 10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到 2030 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 20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强化分工落实:建立专家组,确保有效实施。
加强宣传解读:加大碳足迹工作宣传力度,提供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等。
提升数据质量:加强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保障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弄虚作假和虚标滥标行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研究碳足迹核算方法、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