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生态葬新风尚:逾8万逝者骨灰撒海践行绿色理念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倡导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据统计,上海已有超过8万份逝者骨灰通过海葬方式回归自然,这一数字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体现了市民对生态环保理念的广泛认同。
政策引导与公益属性
上海自1991年首次开展集体海葬活动以来,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相关部门通过减免费用、简化流程等方式鼓励市民选择海葬,并将其纳入全市殡葬公共服务项目。每年清明、冬至前后,政府组织集体海葬仪式,提供船舶、鲜花、纪念证书等标准化服务,确保仪式庄重肃穆。
文化观念转变与社会响应
随着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越来越多家庭接受“魂归自然”的安葬理念。海葬既缓解了传统墓园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也契合现代人对简约葬礼的需求。部分逝者家属表示,选择碧海为安葬之地,既是对生命的诗意告别,亦为后代留下更可持续的环境空间。
纪念方式创新
为弥补海葬缺乏实体墓碑的遗憾,上海建立了线上纪念平台和滨海纪念园,家属可通过二维码、铭牌刻名等方式追思逝者。部分社区还组织集体公祭活动,强化精神传承与社会认同。
未来,上海将继续深化殡葬改革,通过宣传倡导、服务优化等措施,推动生态葬式多元化发展,助力城市绿色文明建设。这一实践也为全国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提供了有益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