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汽车导航仪 EMC 整改服务:保障行车导航与电磁稳定》

发布时间:2025-06-21 11:27  点击:1次

在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汽车导航仪已成为现代驾驶bukehuoque的工具。它不仅能为驾驶员规划最优路线、避开拥堵,还可实时提供路况信息、兴趣点导航等功能,极大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与安全性。然而,汽车内部的电磁环境极为复杂,发动机点火系统、车载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模块等都会产生大量电磁干扰,若汽车导航仪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干扰,就会出现定位偏差、地图加载缓慢、语音播报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驾驶安全。因此,严格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是确保汽车导航仪稳定运行、保障行车导航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一、汽车导航仪工作原理与导航机制

汽车导航仪主要由全球定位系统(GP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接收模块、主控芯片、显示屏、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组成。GPS/BDS 接收模块通过天线接收卫星信号,解析出导航仪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主控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负责处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结合内置地图数据,计算出车辆的行驶路线,并根据驾驶员输入的目的地进行路径规划;显示屏用于直观展示地图、路线信息以及导航提示;通信模块支持 Wi-Fi、蓝牙、4G/5G 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地图数据更新、实时路况获取以及与手机等设备的互联;电源模块将汽车电瓶的直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电压,为各模块供电;传感器模块包含陀螺仪、加速度计等,辅助判断车辆行驶状态,在卫星信号丢失时提供持续的导航信息。

在导航过程中,GPS/BDS 接收模块持续接收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信号传输时间差确定导航仪的三维坐标。主控芯片将该坐标与地图数据匹配,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当驾驶员设定目的地后,主控芯片依据内置算法规划出zuijia路线,并通过显示屏和语音播报为驾驶员提供导航指引。同时,通信模块不断接收实时路况信息,若行驶路线出现拥堵等状况,主控芯片会重新规划路线。整个过程中,各模块协同工作,但任何环节受到电磁干扰,都可能导致导航数据错误、通信中断,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二、汽车导航仪面临的 EMC 挑战及产生原因

(一)内部电路干扰

  1. 高频数字电路干扰:汽车导航仪的主控芯片、通信模块采用了高速运行的数字电路,工作频率不断提升,数据处理和信号传输速度极快。在高频状态下,信号电平频繁跳变,产生大量高频电磁辐射。主控芯片在处理复杂的地图渲染、路径规划算法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耦合到 GPS/BDS 接收模块的信号传输线路上,干扰卫星信号接收,导致定位精度下降,出现车辆位置偏移、路线规划错误等问题。

  2. 电源电路干扰:汽车电源系统存在电压波动、浪涌、纹波等问题,导航仪的电源模块为保证稳定供电,通常采用复杂的电源转换电路。开关电源在工作时,高频开关器件的通断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噪声,这些噪声不仅通过电源线传导至各个电路模块,还会以空间辐射的形式干扰周边电路。若电源滤波电路设计不佳,噪声会叠加在敏感的卫星信号或通信信号上,影响导航仪的正常工作,如导致地图数据加载失败、语音播报卡顿等。

  3. 接口电路干扰:汽车导航仪配备多种接口,如 USB 接口用于数据传输与充电、HDMI 接口用于外接显示屏、CAN 总线接口用于与车载系统通信等。若接口电路布线不合理、阻抗不匹配或屏蔽措施不完善,极易受到电磁干扰。外部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通过接口进入导航仪内部,干扰设备运行;导航仪内部的电磁辐射也可能通过接口泄漏,影响其他车载电子设备。使用 USB 接口更新地图数据时,若接口电路受干扰,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使地图无法正常更新。

(二)外部环境干扰

  1. 车载电子设备干扰:汽车内部集成了大量电子设备,如发动机管理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载娱乐系统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磁干扰。发动机点火系统产生的高频脉冲信号,其频段可能与导航仪的通信频段或卫星信号接收频段相近,干扰导航仪的正常工作,造成定位信号丢失或通信中断。车载娱乐系统的大功率音响设备在工作时,也可能产生电磁辐射,影响导航仪的显示屏显示效果或语音播报质量。

  2. 无线通信干扰: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周边存在多种无线通信信号,如手机信号、Wi-Fi 信号、蓝牙信号以及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通信信号等。当汽车导航仪的通信频段与其他无线设备的频段重叠时,会产生同频或邻频干扰,导致导航仪无法及时获取实时路况信息、地图更新失败,甚至无法与手机等设备正常连接,影响导航功能的完整性。

  3. 自然环境干扰:雷电、静电等自然现象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汽车导航仪也有较大威胁。雷电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可能通过汽车天线、电源线等途径进入导航仪,瞬间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足以击穿芯片、损坏电路板等关键部件,导致设备故障。静电放电则可能干扰导航仪内部电路的正常运行,造成数据丢失、程序出错,影响导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汽车导航仪 EMC 测试项目与方法

(一)辐射发射测试

辐射发射测试旨在检测汽车导航仪在工作时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能量是否超标。测试在电波暗室中进行,电波暗室通过吸波材料吸收电磁信号,模拟无反射的自由空间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将导航仪放置在转台上,通过不同类型的天线(如双锥天线、对数周期天线)接收其辐射的电磁信号,利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辐射强度,并与相关标准(如 CISPR 25、GB 18655 等)规定的限值进行对比。测试时需模拟导航仪的各种工作状态,如导航、地图更新、蓝牙连接等,全面评估其辐射发射情况。若辐射发射超标,可能会干扰周围其他电子设备,需对设备的屏蔽设计、电路布局等进行优化。

(二)传导发射测试

传导发射测试主要检测导航仪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部传导的电磁干扰信号。测试时,将导航仪与人工电源网络(LISN)连接,LISN 为测试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并隔离电网中的干扰信号,同时将导航仪产生的传导干扰信号耦合到测量仪器中。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传导干扰电压或电流,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在测试过程中,需分别对电源线和信号线进行测试,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受到的传导干扰情况。若传导发射不达标,需改进电源滤波电路、接口滤波电路,如增加滤波电容、电感,优化电路布线,降低传导干扰信号强度。

(三)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人体或物体对导航仪放电时,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测试采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在导航仪的外壳、显示屏、接口等部位施加不同等级的静电放电,包括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接触放电通过放电电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进行放电,模拟人体直接接触设备时的静电放电情况;空气放电则通过放电电极在设备表面附近一定距离处进行放电,模拟人体靠近设备但未直接接触时的静电放电情况。测试过程中,观察导航仪在放电过程中及放电后的工作状态,如是否出现死机、数据丢失、屏幕闪烁、定位信号中断等现象。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导航仪的静电防护性能,若不满足要求,需加强设备的静电屏蔽和接地措施,如增加静电屏蔽层、优化接地布局、提高接地可靠性。

(四)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模拟汽车内部电气系统开关操作、继电器动作等产生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对导航仪的干扰影响。测试时,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产生的脉冲群信号注入导航仪的电源线、信号线等端口。脉冲群信号具有上升沿陡峭、重复频率高、能量集中等特点,对设备抗干扰能力是严峻考验。在测试过程中,观察导航仪在脉冲群干扰下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脉冲群的幅值、频率等参数,测试设备在不同强度干扰下的抗扰能力。根据测试结果优化设备的滤波电路和隔离措施,如在电源输入端和信号线上增加共模电感、瞬态抑制二极管,提高设备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抵抗能力。

(五)浪涌抗扰度测试

浪涌抗扰度测试模拟雷电、汽车电源系统开关操作等产生的浪涌电压对导航仪的影响。测试使用浪涌发生器,在导航仪的电源线、通信线等端口施加不同波形和幅值的浪涌电压,如常见的 1.2/50μs(开路电压波形)和 8/20μs(短路电流波形)浪涌波形。测试过程中,检测导航仪在浪涌冲击下是否能正常工作,是否出现芯片损坏、电路板烧毁、功能异常等问题。若设备出现故障,需改进电源的浪涌保护电路和接口的防雷措施,如增加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等浪涌保护器件,优化电路布局,提高设备的抗浪涌能力,确保其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


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皮阳光(先生)
手机:
17859510256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洲石路九围先歌科技园4栋105-1
我们发布的其他新闻 更多
汽车导航仪新闻
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