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 POM(聚甲醛)的加工成型需结合玻纤特性与 POM 熔体流动性特点,调整工艺参数以避免玻纤团聚、制品翘曲等问题。以下从主流成型方法、工艺要点及常见问题展开说明:
一、注塑成型:最常用的成型方式
1. 原料预处理
2. 设备与模具要求
3. 工艺参数控制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挤出成型:用于管材、型材生产
1. 工艺要点
2. 应用场景
三、吹塑成型:较少应用,适用于中空制品
1. 限制条件
2. 典型产品
四、二次加工:后处理与改性
1. 机械加工
2. 焊接工艺
3. 表面处理
五、加工关键参数对比:纯 POM vs 玻纤增强 POM
| 参数 | 纯 POM | 玻纤增强 POM(20%) |
|---|---|---|
| 熔体流动速率 | 10~20g/10min(190℃/2.16kg) | 5~10g/10min(同条件) |
| 模具温度 | 60~90℃ | 80~120℃ |
| 注射压力 | 60~100MPa | 80~120MPa |
| 收缩率 | 2.0%~2.5% | 0.8%~1.2%(玻纤抑制收缩) |
六、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
总结
玻璃纤维增强 POM 的加工成型核心在于平衡 “玻纤分散性” 与 “熔体流动性”,通过优化设备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模具设计(如浇口、冷却系统),可有效提升制品性能与合格率。实际生产中需根据制品结构(如壁厚、复杂程度)灵活调整工艺,必要时通过模流分析预演成型过程,减少试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