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V(热塑性硫化橡胶)的耐化学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橡胶相类型、配方体系及接触介质的性质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耐化学性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场景:
一、耐化学性能的核心表现
1. 耐酸碱性
2. 耐油及耐溶剂性
3. 耐化学试剂与介质
二、影响耐化学性的关键因素
1. 配方体系设计
2. 化学介质特性
3. 加工工艺影响
三、耐化学性测试方法
1. 浸泡试验
2. 耐化学循环测试
四、耐化学性优化方案
1. 配方改进
2. 表面处理
3. 结构设计优化
五、典型应用场景
1. 汽车工业
2. 化工与管道
3. 医疗器械
4. 食品工业
六、与其他材料的耐化学性对比
| 材料 | 耐化学性优势 | 耐化学性劣势 |
|---|---|---|
| EPDM 基 TPV | 耐极性介质、酸碱性优异 | 耐非极性油(如柴油)较差 |
| NBR 基 TPV | 耐矿物油、燃油性能突出 | 耐水性和耐极性溶剂较差 |
| 氟橡胶(FKM) | 耐强酸、强碱、溶剂及高温 | 成本高,加工难度大 |
| PVC | 耐酸碱性尚可,成本低 | 耐有机溶剂性差,高温释放 HCl |
| 硅橡胶(SiR) | 耐高低温,耐极性介质 | 耐油和耐溶剂性较差 |
总结
TPV 的耐化学性能可通过配方设计实现 “定制化”:EPDM 基适合极性介质,NBR 基适合燃油环境,ACM 基适合高温润滑油。但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