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E包胶二次注塑材料的加工成型
发布时间:2025-10-31 10:24  点击:1次
 
  
  
 
TPE 包胶二次注塑的加工成型,是通过 “两次注塑工序” 将 TPE(热塑性弹性体)与硬质基材(如 PP、ABS、PC 等)牢固结合的工艺,核心目标是实现界面紧密粘接、产品尺寸稳定、外观无缺陷。其流程需围绕 “基材预处理 - 一次注塑(基材成型)- 二次注塑(TPE 包胶)- 后处理” 四大环节展开,同时需精准控制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时间)以匹配材料特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TPE 与硬质基材的结合并非简单物理贴合,而是基于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或 “轻微化学相容性” 实现界面融合,需满足两个关键前提:
- 材料兼容性:TPE 配方需与基材匹配(如 PP 基材优先选 PP 改性 TPE,ABS 基材选 ABS 相容型 TPE),避免因分子结构差异过大导致脱胶; 
- 工艺协同性:二次注塑时,TPE 熔体需在基材表面保持适当流动性,同时基材需处于 “微热状态”(避免 TPE 熔体快速冷却导致粘接失效),确保界面充分浸润。 
TPE 包胶二次注塑的流程可分为 “前期准备 - 一次注塑 - 二次注塑 - 后处理”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操作细节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此阶段需完成 “材料选型 - 模具设计 - 设备调试”,为后续注塑奠定基础:
- 材料选型与预处理 
- TPE 选择:根据基材类型匹配相容配方(如 PP 基材选 SEBS/PP 共混 TPE,ABS 基材选 SEBS/ABS 接枝 TPE),同时确认 TPE 硬度(Shore 00 30~Shore A 95)、流动性(MFR 5~30g/10min,适配模具型腔复杂度); 
- 基材选择:优先选高流动性基材(如 PP 的 MFR 10~20g/10min),便于一次注塑成型;若基材为 PA(尼龙)等易吸水材料,需提前在 80~120℃下干燥 2~4 小时(含水量≤0.1%),避免注塑时产生气泡; 
- 材料预处理:TPE 若含吸湿性成分(如部分 TPU 改性 TPE),需在 60~80℃下干燥 1~2 小时,防止二次注塑时出现表面银纹。 
- 模具设计(核心影响粘接与外观)
 二次注塑需两套模具(一次注塑基材模具 + 二次注塑包胶模具),或一套 “双色 / 双腔一体模具”(效率更高),设计要点包括:
 
- 定位结构:二次注塑模具需设置精准定位销 / 卡槽,确保基材放入后无偏移(偏差≤0.1mm),避免 TPE 包胶错位; 
- 排气槽:包胶模具的 TPE 型腔需开设 0.02~0.05mm 深的排气槽(间距 5~10mm),排出型腔中的空气,防止 TPE 表面出现气泡、缺料; 
- 型腔粗糙度:TPE 型腔表面粗糙度 Ra≤0.8μm,确保 TPE 成型后表面光滑(如类肤触感产品);若需防滑纹路,可在型腔刻蚀 0.1~0.3mm 深的纹理; 
- 溢料控制:在基材与 TPE 结合的边缘设置 “溢料槽”(宽度 1~2mm,深度 0.5mm),避免 TPE 熔体溢出形成飞边。 
- 设备调试(适配材料流动性) 
- 注塑机选择:一次注塑用普通螺杆注塑机(螺杆长径比 20~25:1),二次注塑需用 “TPE 专用螺杆”(渐变型螺槽,避免材料滞留降解); 
- 温度预热:提前将一次注塑模具温度升至 40~60℃(基材为 PP 时)、60~80℃(基材为 ABS 时),二次注塑模具温度升至 30~50℃(TPE 冷却定型); 
- 螺杆清洗:若前一批次加工过其他材料(如 PVC),需用 PE 料清洗螺杆 2~3 次,避免残留物质污染 TPE。 
此阶段需确保基材尺寸精准、表面洁净,为后续 TPE 包胶提供良好基础:
- 参数设定(以 PP 基材为例) | 工艺参数 | 范围 | 说明 | 
|---|
 | 料筒温度(前段) | 180~200℃ | 避免 PP 过度加热降解 |  | 料筒温度(后段) | 160~180℃ | 控制进料段温度,防止架桥(材料结块) |  | 喷嘴温度 | 190~210℃ | 确保熔体顺畅流出,无冷料 |  | 注塑压力 | 50~80MPa | 压力过高易导致飞边,过低易缺料 |  | 保压压力 | 30~50MPa | 补偿基材冷却收缩,保证尺寸稳定 |  | 注塑时间 | 2~5s | 根据基材厚度调整(厚壁件延长至 5~8s) |  | 冷却时间 | 5~10s | 基材冷却至 60℃以下再脱模,避免变形 |  
 
- 操作要点 
此阶段是 TPE 与基材结合的关键,需精准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确保界面紧密粘接:
- 参数设定(以 SEBS/PP 改性 TPE 为例,基材为 PP) | 工艺参数 | 范围 | 说明 | 
|---|
 | 料筒温度(前段) | 170~190℃ | TPE 熔点低,过高易降解(出现黄变) |  | 料筒温度(后段) | 150~170℃ | 控制进料段温度,避免 TPE 提前熔融结块 |  | 喷嘴温度 | 180~200℃ | 防止喷嘴处 TPE 冷却凝固,堵塞流道 |  | 注塑压力 | 40~70MPa | 压力需低于一次注塑(避免基材变形) |  | 保压压力 | 20~40MPa | 保压时间短(1~3s),防止 TPE 溢料 |  | 注塑速度 | 30~60mm/s | 低速注塑(尤其复杂型腔),避免卷入空气 |  | 冷却时间 | 8~15s | TPE 弹性体冷却慢,需足够时间定型 |  
 
- 操作要点 
- 基材定位:将一次注塑的基材精准放入二次注塑模具的定位槽中,确保无松动(可用机械手臂自动上料,提升精度); 
- 熔体浸润:二次注塑时,TPE 熔体需快速填充型腔并包裹基材表面(停留 0.5~1s),利用基材余热(约 40~60℃)促进界面分子融合; 
- 脱模控制:冷却完成后,用低压顶出(顶出力≤10MPa),避免强行脱模导致 TPE 层脱落。 
二次注塑完成后,需通过后处理去除缺陷、稳定性能:
- 去飞边 / 修剪:用美工刀或专用修边机去除 TPE 溢料(若模具设计合理,飞边量可控制在 0.1mm 以下),注意避免划伤 TPE 表面; 
- 外观检查:用目视或放大镜检查 TPE 层是否有气泡、缺料、脱胶(可轻掰 TPE 层,无明显剥离则为合格); 
- 性能稳定(可选):若产品需长期耐老化,可在 60~80℃下烘烤 2~4 小时(“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提升尺寸稳定性; 
- 包装存储:成品需用 PE 袋单独包装,避免 TPE 层相互粘连(尤其低硬度 TPE,Shore 00 30~50),存储环境温度≤30℃,湿度≤60%。 
TPE 包胶二次注塑中,易出现 “脱胶、气泡、飞边、缺料” 等问题,需针对性调整工艺或模具:
| 常见缺陷 | 核心原因 | 解决方案 | 
|---|
| TPE 与基材脱胶 | 1. 材料不兼容(如 ABS 基材用 PP 型 TPE);2. 基材表面污染;3. 二次注塑温度过低 | 1. 更换相容 TPE 配方;2. 清洁基材表面(用酒精擦拭);3. 提高 TPE 料筒温度 5~10℃ | 
| TPE 层有气泡 | 1. TPE 未干燥(含水量过高);2. 模具排气不畅;3. 注塑速度过快 | 1. 延长 TPE 干燥时间(1~2 小时);2. 加深排气槽至 0.05mm;3. 降低注塑速度 10~20mm/s | 
| TPE 层飞边严重 | 1. 二次注塑压力过高;2. 模具合模力不足;3. 型腔间隙过大 | 1. 降低注塑压力 5~10MPa;2. 提高合模力(≥注塑压力 1.2 倍);3. 修模缩小型腔间隙 | 
| TPE 缺料(填充不足) | 1. TPE 流动性差(MFR 过低);2. 注塑速度过慢;3. 模具温度过低 | 1. 更换高流动性 TPE(MFR 提升 5~10g/10min);2. 提高注塑速度 10~20mm/s;3. 升高模具温度 5~10℃ | 
| TPE 表面划痕 | 1. 脱模顶针划伤;2. 后处理修边不当 | 1. 增加顶针数量(分散顶出力);2. 用专用修边刀(刀刃圆润) | 
- 材料匹配优先:无论工艺如何调整,TPE 与基材的兼容性是粘接的基础,选型时需提前通过 “小试”(注射样条测试剥离强度)验证; 
- 模具精度控制:二次注塑模具的定位误差需≤0.1mm,否则易导致 TPE 包胶错位,建议选择 CNC 加工中心制作模具(精度更高); 
- 设备维护:定期清理 TPE 专用螺杆(每生产 8 小时清理 1 次),避免残留 TPE 降解污染新料;检查喷嘴是否堵塞(若出胶不均,需更换喷嘴); 
- 批量生产前试模:正式量产前需注射 50~100 个样品,测试粘接强度(剥离强度≥5N/25mm)、尺寸精度(偏差≤0.2mm),确认无问题后再批量生产。 
TPE 包胶二次注塑的加工成型,是 “材料特性、模具设计、工艺参数” 三者协同的结果:需先通过材料选型确保兼容性,再通过模具设计保障定位与排气,最后通过精准控制注塑温度、压力、时间实现界面紧密粘接。掌握核心流程与缺陷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产品合格率,满足消费电子、日用品、汽车等领域对 “软硬结合” 产品的精细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