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于2025年9月25日宣布,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热成型模压纤维产品作出“双反”终裁。根据结果,中国企业的倾销率被裁定为 49.08%—477.97%,反补贴税率高达 319.92%。如此高企的关税,几乎让中国纤维制品直接出口美国变得不可持续。

出口困境
纤维制品是环保包装的重要材料,应用于餐饮、零售和物流等领域。过去,中国一直是美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但在近 478% 的反倾销税率下,直接出口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大规模订单流失。
东南亚转口的作用
面对困境,东南亚转口模式逐渐升温: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港口体系成熟,保税区政策灵活,可实现仓储、换柜和产地证申请;
成本优势:转口增加的费用约为 100—150美元/吨,与动辄数百个百分点的关税相比,差距悬殊;
市场反馈:部分企业已通过东南亚转口保持了对美供货,客户供应链得以稳定。
前景与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转口不仅是权宜之计,更正在成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未来3—5年,预计通过东南亚转口完成的纤维制品对美出口比例将持续上升。同时,中国企业还需加快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布局,以降低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
在高达477.9%的关税背景下,东南亚转口为中国纤维制品出口提供了现实解法。这一模式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短期压力,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留出了更大的回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