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项目从 0 到 1 的全周期策划海外宣发项目宣发孵化海内外媒体宣发:从需求锚定到落地路径|龙链科技
发布时间:2025-10-27 07:00 点击:1次
Web3 项目的失败,80% 源于前期策划的 “盲目性”—— 某团队跟风开发链游项目,未做需求调研就照搬 “Play-to-Earn” 模式,上线后因目标用户定位模糊(既想吸引休闲玩家,又想留存硬核矿工),3 个月内 DAU 从 5 万跌至 5000,最终停运;另一 DeFi 项目忽视合规策划,未提前对接海外监管要求,上线 6 个月后因 “未完成 KYC/AML 认证” 被下架,用户资产无法提现。

策划是 Web3 项目的 “地基”,需围绕 “用户需求、差异化定位、落地可行性、风险可控” 四大核心,分阶段搭建全周期策划体系,避免 “拍脑袋决策”。
Web3 项目最易陷入 “追热点” 误区,需通过系统化调研,挖掘用户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而非盲目跟风。
Web3 用户群体差异显著,需按 “用户角色 + 需求场景” 分层,明确核心服务对象:
普通用户(占比约 60%):核心需求是 “低门槛、高安全”,关注 “操作是否简单、资产是否安全、收益是否稳定”,调研方法可采用 “问卷调研(如 Google Forms、问卷星)+ 社群访谈(Discord/)”,样本量需超 1000 份,重点问 “你在使用 Web3 产品时最困扰的 3 个问题”“愿意为哪些功能付费”;
专业用户(占比约 30%,如矿工、套利者):核心需求是 “高效率、高收益”,关注 “Gas 费是否低、交易速度是否快、策略是否可定制”,调研可通过 “深度访谈(1 对 1 沟通)+ 竞品体验分析”,比如调研 DeFi 套利用户时,需了解其常用的 “跨链套利工具、风险承受能力”;
B 端用户(占比约 10%,如机构、DApp 开发者):核心需求是 “合规化、生态协同”,关注 “是否符合监管要求、能否对接现有系统、数据是否可追溯”,调研需对接企业负责人,明确 “预算范围、技术对接难度、合规节点”。
调研不止是 “看竞品有什么功能”,更要分析 “竞品没解决什么问题”,可按 “核心功能、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生态资源” 四维度拆解:

核心功能:某链游竞品主打 “战斗挖矿”,但用户反馈 “道具交易手续费高、跨链转移难”,这就是潜在缺口;
用户体验:某 DeFi 竞品支持 “多链质押”,但操作需 “5 步跳转、3 次签名”,可优化为 “一键质押、1 次签名”;
商业模式:某 平台靠 “交易手续费分成” 盈利,可探索 “创作者孵化 + 质押理财” 的复合模式;
生态资源:某公链竞品对接了 “100+DApp”,但缺乏 “链游生态”,可聚焦链游开发者资源,打造 “链游专属公链”。
Web3 行业周期性强,需结合 “技术成熟度(Gartner 曲线)、监管政策、资金流向” 判断趋势:
技术成熟度:2024 年 Layer2、AI+Web3 处于 “成长期”,适合布局;而 “纯 头像项目” 处于 “衰退期”,需谨慎;
监管政策:美国对 “稳定币” 监管严格,若项目涉及稳定币,需提前对接 MSB 牌照;欧盟 MiCA 法案要求 项目 “披露资产价值来源”,策划时需预留合规披露模块;
资金流向:关注 VC 投资热点(如 2024 年多数 VC 倾向 “Web3 基础设施、合规金融产品”),避免进入 “资本寒冬” 赛道。
Web3 项目无需 “覆盖所有场景”,需明确 “核心价值 + 差异化优势”,让用户记住 “你是谁、能解决什么问题”。
核心价值需聚焦 “单一痛点”,避免模糊表述:
锚定方法可采用 “用户场景 + 解决方案” 公式:针对【某类用户】在【某场景下】的【某痛点】,提供【某解决方案】。比如:针对 “链游玩家” 在 “多链道具管理” 场景下的 “切换钱包繁琐” 痛点,提供 “一键聚合多链游戏道具的管理工具”。
差异化可从 “技术、资源、体验” 三个维度切入:
技术差异化:某 DeFi 项目采用 “AI 动态风控”,比传统 “固定抵押率” 更灵活,能根据市场波动实时调整风险参数;
资源差异化:某 项目dujia对接 “100 + 艺术院校”,能持续获取优质原创作品,区别于 “靠用户 UGC 的 平台”;
体验差异化:某交易所针对 “海外华人用户”,开发 “中文界面 + 支付宝 / 微信法币入金”,解决 “语言障碍 + 入金难” 问题。
Web3 赛道细分(如 DeFi、、链游、基础设施),需聚焦 “单赛道深耕”,再逐步扩展:
好的策划需拆解为 “可落地、可验证” 的阶段目标,避免 “一步到位” 的空想。
种子期(1-3 个月):完成 “核心团队搭建 + 技术原型设计 + 合规备案”,核心目标是 “验证技术可行性”,输出 “技术白皮书、合规方案”;
测试期(3-6 个月):上线测试网,邀请 “种子用户 + xingyezhuanjia” 验证功能,核心目标是 “发现问题、优化体验”,输出 “测试报告、用户反馈清单”;
公测期(6-9 个月):上线主网,开放全量功能,核心目标是 “积累初始用户、验证商业模式”,输出 “用户增长数据、营收数据”;
成熟期(9-12 个月):优化生态、拓展合作,核心目标是 “提升市场份额、形成竞争壁垒”,输出 “生态合作清单、行业影响力报告”;
种子期:资金聚焦 “技术研发 + 合规”,人力以 “技术 + 合规” 为主,避免过早投入市场推广;
测试期:资金分配 “技术迭代(60%)+ 种子用户激励(40%)”,人力新增 “产品运营”,负责用户反馈收集;
公测期:资金向 “市场推广(50%)+ 技术维护(30%)+ 用户激励(20%)” 倾斜,人力新增 “市场、客服”;
成熟期:资金侧重 “生态合作(40%)+ 品牌建设(30%)+ 技术升级(30%)”,人力完善 “商务、PR” 团队。
Web3 项目面临 “技术、市场、合规” 三重风险,需提前制定应对方案,避免 “突发问题束手无策”。
漏洞风险:提前与 2-3 家审计机构合作,主网上线前完成 “双重审计”,上线后设置 “漏洞赏金计划”(如奖励 10-100 万美元),鼓励白帽黑客发现漏洞;
宕机风险:采用 “多节点部署 + 异地多活” 架构,如服务器分布在 AWS 北美、新加坡节点,某节点故障时自动切换,确保服务可用性≥99.9%;
数据丢失风险:核心数据(如用户资产记录、交易日志)采用 “链上存储 + IPFS 备份”,定期(如每日)备份数据,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用户流失风险:建立 “用户留存预警机制”,若 30 日留存率低于 30%,立即分析原因(如体验差、激励不足),推出 “老用户召回活动”(如回归得额外奖励);
竞品冲击风险:实时监控竞品动态(如功能更新、市场活动),若竞品推出 “同类功能且体验更优”,2 周内完成功能优化或推出 “差异化功能”;
行情波动风险:若项目涉及代币,需设计 “价格稳定机制”(如回购销毁、质押锁仓),避免行情暴跌导致用户恐慌抛售,影响项目生态。
Web3 项目策划不是 “写一份华丽的白皮书”,而是 “制定一套可落地、可验证、可调整” 的行动方案。开发者需牢记三点:
需求调研要 “务实”:从用户真实痛点出发,而非追逐行业热点,避免 “自嗨式” 项目;
核心定位要 “聚焦”:明确单一核心价值,打造差异化优势,让用户记住 “你是谁”;
落地执行要 “可控”:分阶段拆解目标,匹配资源,提前预判风险,避免 “一步错,步步错”。
未来,能在 Web3 行业立足的项目,必然是 “策划先行、执行落地、灵活调整” 的项目。对团队而言,策划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 “持续迭代的过程”—— 需根据用户反馈、市场变化、监管动态,不断优化策划方案,才能让项目在激烈竞争中持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