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所医学院的护理学学生小邓,趁着本科最后一学期学业压力不大,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了一个陪诊兼职工作。“他们让我填了一个表格,然后就开始给我派单。”小邓说,虽然表格里有“是否有医护背景”“是否有医护证件”的选项,但这家陪诊平台并没有核查小邓的学生证等信息,也没有对她进行笔试、面试考核和陪诊培训。 于是妈妈就从网上找到了陪诊师,希望陪诊师能够全程悄悄跟着他,装成好心的路人,帮他排除万难,让他顺利看上医生,而同时不能让他察觉真相。
在年轻人眼中,陪诊师可以给宝妈、孕妇、老年人解决问诊难的痛点;在职业陪诊师眼中,陪诊师是贴心的“临时家人”。对于不熟悉陪诊行业的市民和从业者来说,这一新兴行业既被需要,又缺少相应的监管。

对于网上那些“陪诊师轻松月入过万”的言论,王兴珍表示月入过万并非不能达到,但也有一定难度。“联系我的也多,但是很多人都想做兼职,大家都比较盲目跟风。很多人因为各种报道,包括博主他炒这个事情,想着陪诊师的钱很好赚,很心动。但是月入过万的前提是你有一定的积累。”
独自一人居住的她,因从未去做过检查而有些胆怯,踌躇之下她选择了一位陪诊师陪同就医。在这篇笔记的评论区,有网友对陪诊师这一职业表示认可,“这很适合‘社恐’且害怕看病的我”“我老了肯定也需要”……

在老龄化现象加剧、独居人群增多、异地就医需求增大背景下,职业陪诊师在城市呈现出需求和发展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涌现出一批陪诊机构和陪诊人员,他们中既有兼职人员,也有职业从业者。陪诊师就业现状如何?能否缓解就医难题?针对陪诊师发展现状,城市报展开采访报道。
市场需求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普遍存在着"儿女远在他方,父母独守空房"的现状。越来越先进的智能化就诊过程,让很多老人看病越来越费劲。在这种趋势下,子女忙于工作,陪诊服务成为了老龄人就医的刚需。
“没想到遇上一位十分靠谱且有爱心的陪诊师,她除了带老人去就诊,还因老人腿脚不灵活、不方便滴眼药水而上门照顾过两次。为了让家属放心,她上门服务时都开着通话,且这部分没有额外收费。”金先生说,5次陪诊一共花费1500元,在家属可承受范围之内。

他分析,这种标准化依赖于几个条件:“个是慢慢标准化了。以前存在插队排号现象,我们的标准化服务在一个不标准的土壤里面就容易走偏,容易产生。现在绝大多数都是互联网,实行实名制,针对黄牛会有人脸识别,有规范就有边界。第二是疫情以后到看病,比以前的门槛要更高了。比如每一层楼都有机器,你要去刷卡,要排队叫号等。一系列的信息化动作使得内外部环境都规范化了,所以给新兴行业提供很多便利。”
在58同城及淘宝APP检索“陪诊”,能找到不同城市的陪诊服务商品。提供济南陪诊服务的网店显示,可以陪同在山东济南各大就医,包括知名度较高的山东大学齐鲁、山东省中、山东省立、山东大学齐鲁儿童等。
在与客服沟通中新黄河记者获悉,陪诊服务目前涵盖代取报告、排队跑腿、手术陪同、切片送取、车站接送等服务。有陪诊服务商家表示,陪诊服务适合子女无法陪伴的老人、孕妇、宝妈以及不熟悉环境的就诊者。
定了!陪诊师哪个部门颁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