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定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与之匹配的救援器材,是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核心前提和现场核查的重点。
一、 为什么这是强制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事故提供充分的应急准备。其核心目的在于:
履行法律责任: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直接的体现。
控制事态扩大:通过预先准备的程序和器材,在事故发生的黄金初期进行有效处置,防止小事故演变成大灾难。
保障生命安全: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序地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最大程度保护员工和周边公众的生命安全。
二、 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要求
预案绝不能是一纸空文,它必须是一套可操作、有针对性、经过演练的行动指南。
内容全面,要素齐全:
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应急指挥部、救援小组(如抢险、疏散、救护、警戒组)及其负责人和职责。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针对本企业经营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和储存条件,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及其后果。
预警与信息报告:规定事故内部报警信号、报告流程(明确报告对象、内容和时限),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如应急管理、消防、环保、公安)报告的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制定具体的现场处置方案(如泄漏控制、火灾扑救、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等)。
应急物资与装备清单:列明储备的救援器材种类、数量、存放位置和管理责任人。
人员疏散与安置:明确紧急疏散信号、路线、集合点和人员清点程序。
后期处置:包括现场保护、事故调查配合和善后工作。
依法备案与演练:
备案:预案必须提交给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取得《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此表格是申请许可证的关键材料之一。
演练:企业必须定期组织全员应急演练(通常要求每年至少一次),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演练记录和评估报告需存档备查。
三、 对“救援器材”的具体要求
救援器材的配备必须与预案内容、企业风险及经营规模相匹配。
核心救援器材清单:
火灾扑救器材:灭火器(类型需与化学品匹配,如干粉、二氧化碳)、消防沙、灭火毯、室外消防栓等。
泄漏处理器材:吸附材料(如沙土、吸附棉、吸油毡)、收容工具、堵漏器材(如木楔、堵漏胶)。
个人防护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防化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帽、防护鞋等。
急救与通讯设备:急救药箱(配备针对化学灼伤、中毒的药品)、担架、应急照明、对讲机、报警器等。
应急隔离与疏散:警戒带、警示标识、应急疏散指示牌。
管理与维护:
定点存放:所有器材应存放在易于取用的固定位置,并设有明显标识。
责任到人:明确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和更换的责任人。
确保有效:定期检查器材的性能和有效期(如灭火器压力、呼吸器气瓶压力),确保随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总结: “预案”是大脑和神经,“器材”是骨骼和肌肉。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急管理部门在审批和事后检查中,会通过查阅预案文件和现场清点器材来严格核实此项要求的落实情况。
如需专业协助编制合规的应急救援预案或高效办理全套许可证申请,欢迎联系邓老师详细咨询,云锦合:企业各项资质专业代办机构,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专业靠谱高效,省心省力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