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目概况:西城核心的光影使命
腊山河西路 4# 地块位于济南槐荫区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域,北临开创路、南接共享路、东靠泰安路,地处连接商业区与居住区的关键节点。作为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该地块建筑面积达 33254.5 平方米,其夜景亮化工程不仅需满足基础照明功能,更承担着呼应腊山河生态廊道风貌、提升区域夜间辨识度、激活西客站片区商业活力的重要使命。
本项目由山东铁信建设集团主导推进,山东原实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原实科技”)承接具体设计与施工任务。依托原实科技在城市综合体亮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全周期服务能力,工程终实现了建筑美学、功能需求与区域生态的深度融合,成为济南西城夜景升级的案例。

二、设计理念:功能与美学的平衡
原实科技以 “以光塑形,以影传情” 为核心设计理念,结合地块功能分区特点与区域文化基底,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光影体系,避免了照明堆砌与风格同质化问题。
1. 分区定制的光影策略
商业裙楼:采用高显色指数 LED 线条灯与点光源组合,以暖橙色为主色调,通过动态控制系统打造 “呼吸式” 光影效果。灯光随人流密度智能调节明暗节奏,既强化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又通过遮光设计避免强光干扰周边居民区。
办公塔楼:选用 4500K 中性白光低眩光洗墙灯,投射建筑竖向线条。通过光线强弱分级,凸显写字楼的庄重质感与现代商务气质,适配办公场景的需求。
广场景观区:创新植入 “光影互动装置”,地埋灯可感应行人轨迹并切换色彩,将静态照明转化为可参与的夜间体验,增强休闲空间的趣味性。
2. 区域协同的设计考量
工程严格呼应腊山河景观带 “柳影灯辉” 的生态意境,灯光色温与亮度均与河岸芦苇造型草坪灯、景观桥亮化形成视觉呼应。既确保 4# 地块成为区域夜间焦点,又避免与周边 “一片两纵三横四节点” 的光影框架产生割裂感,实现 “步移景异” 的全域观赏体验。

三、技术与施工:科技赋能的落地保障
原实科技以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破解综合体亮化难题,实现了 “高效施工、智能运维、绿色节能” 的多重目标。
1. 智能系统核心技术
全域管控平台:接入智慧亮化管理系统,实现 10 万 + 灯具节点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与模式切换。可根据季节变化(如冬季延长亮灯时间)、节假日主题(如春节红色光影模式)自动调整方案,2 小时内响应故障维修。
感应联动技术:集成环境光传感器与微波雷达感应模块,广场区域实现 “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办公塔楼非工作时段自动降低亮度至 30%,大幅减少无效能耗。
2. 施工与材料创新
施工方案:针对多业态交叉作业现状,采用 “分层施工、同步衔接” 模式,拆分商业、办公、景观三大区域施工节点。高空作业借助无人机建模与激光校准技术,结合吊篮设备实现灯具安装精度误差≤2 厘米。
环境适配材料:全部选用 IP68 级防水防腐蚀灯具,适配济南高湿度气候;核心设备采用 - 30℃防冻 LED 光源,确保冬季稳定运行。灯具隐蔽安装于幕墙缝隙、植被根部,实现 “见光不见灯” 的视觉效果。
3. 绿色节能实践
通过一级能效 LED 灯具、智能调光系统与太阳能互补供电的三重技术组合,工程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 50% 以上。经测算,年均可节约电费超 12 万元,且通过光束角度优化设计,完全避免光污染对腊山河生态的影响。

四、项目成效:经济与社会价值双提升
1. 商业与物业价值激活
亮化工程落地后,地块夜间客流量较此前增长 40%,写字楼出租率提升 15%,周边餐饮、零售业态夜间营收平均增长 22%。运营方评价其 “用光影为商业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活力”。
2. 民生与生态效益
广场与周边步道照明覆盖率提升至 ,居民夜间出行安全感显著增强,该区域成为西客站片区热门健身休憩场所。
无紫外线光源与低眩光设计,既避免对古建筑(如周边历史遗存)的损害,又保护了腊山河沿岸的动植物栖息环境,实现生态与亮化的共生。
3. 行业示范意义
项目凭借 “功能美学融合、智能节能并行” 的创新实践,成为《济南市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中 “新城区现代天际线亮化” 的典型案例,为同类城市综合体亮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标准与实施路径。

五、项目启示:亮化工程的价值重构
腊山河西路 4# 地块项目印证了夜景亮化已从 “装饰性工程” 升级为 “城市价值赋能载体”:
文化层面:通过光影语言实现现代建筑与黄河文化、生态意境的对话;
经济层面:以夜间景观激活商业与物业价值,成为 “夜经济” 的重要引擎;
技术层面:智能与节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智慧城市照明提供了实践样本。
作为项目核心实施方,原实科技以 “匠心筑光” 的理念,再次彰显了其在亮化领域 “文化解读 + 技术落地 + 全周期服务” 的核心竞争力,为济南西城的夜间升级写下了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