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ISO 14644-1标准下的环境洁净度测试,并解读lllig值?
发布时间:2025-10-25 10:06 点击:1次
ISO 14644-1 是国际通用的洁净室空气洁净度分级标准,其核心在于通过量化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评估环境洁净度。以下从测试流程、技术要点及关键参数解读三方面展开说明:
仪器设备准备
采样点布置规则
采样操作规范
静态测试需在系统运行 30 分钟(非单向流)或 10 分钟(单向流)后开始,动态测试需模拟实际生产状态。
单次采样量根据洁净度等级确定(如 ISO 5 级需≥85L / 次),每个点连续采样 3 次取平均值。
采样管长度≤1.5m,材质选用不锈钢 316L 或惰性塑料管,避免粒子吸附损失。
数据处理与判定
ISO 洁净度等级(Class)
动态与静态测试差异
静态:无人员活动且设备停机状态下测试,反映系统本底污染水平。
动态:模拟生产状态(如设备运行、人员操作),验证实际污染控制能力。
注:制药行业需同时满足静态与动态标准,动态测试结果允许适度高于静态值。
lllig 值的误读澄清
经核查,标准原文中并无 “lllig 值” 术语,推测为 “UCL 值”(置信上限)的误写。
UCL(Upper Confidence Limit):旧版标准(如 ISO 14644-1:2001)要求计算 95% 置信上限,确保测试结果的统计学可靠性。例如,某采样点粒子浓度为 2000 个 /m³(ISO 5 级限值 3520 个 /m³),若 UCL≤3520 则判定合规。
2015 版更新:新标准删除 UCL 计算,改为通过增加采样点数(如面积≥1000㎡时至少 32 个点)直接保证置信水平,简化了判定流程。
半导体制造
生物制药
食品加工
采样管长度超限
人员活动干扰
温湿度异常影响
ISO 14644-1 标准下的洁净度测试需严格遵循采样规范,结合行业特性选择适用等级。企业应建立 “测试 - 分析 - 整改 - 验证” 闭环管理,定期开展人员培训与设备校准,确保洁净室性能持续满足生产工艺需求。未来,随着精密制造技术发展,洁净度控制将向更低粒径、更高智能化水平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