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于2025年8月26日宣布对中国耐腐蚀钢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高达 191.26%,反补贴税率 16.84%。这项涉及金额约 29亿美元 的措施,几乎封堵了中国钢铁企业直接出口美国的盈利空间。

出口格局的未来走向
在如此高关税压力下,企业面临三种可能的发展路径:
直接出口锐减 —— 受税负影响,大多数订单将被迫中止,短期内出口量预计下降 40%—50%;
转口通道兴起 —— 通过马来西亚、土耳其、新加坡等第三国转口,部分企业有望保住与美国客户的合作关系;
产业转向多元 —— 未来 3—5 年,中国钢铁出口将加快向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转移,降低对美依赖。
第三国转口的前瞻意义
第三国转口将不再是“权宜之计”,而会成为战略常态。
马来西亚:巴生港 2024 年吞吐量突破 1,360万标准箱,转口业务同比增长 19%;
土耳其:凭借亚欧枢纽优势,在钢铁与机械制品转口中作用日益凸显;
东南亚整体:区域港口群完善,为大宗钢铁制品提供替代路径。
企业测算表明,转口增加的成本约 70—100美元/吨,与直接缴纳 191% 关税 相比,仍具备明显经济优势。
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未来,中国钢铁企业需要在三方面提前布局:
市场多元化 —— 扩展中东、非洲、拉美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产品升级 —— 推进高端钢材、绿色钢材研发,提升国际竞争力;
供应链重构 —— 建立稳定的转口通道和海外仓储体系,确保订单连续性。
在191%关税环境下,规避贸易壁垒已成迫切任务。转口贸易与市场多元化将成为中国钢铁企业保持市场份额、维持国际竞争力的双重支撑。展望未来,唯有主动调整与前瞻布局,才能在复杂的全球贸易格局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