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质量标准
成品保护
1、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2、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3、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4、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四、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2、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木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3、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4、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上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 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
2、 焊工合格证及编号。
3、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4、 焊接质量检验报告、探伤报告。
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其它技术文件。
,行车超声波检测单位。

分领域专用核心标准
不同行业的集箱因介质、温度、压力等工况差异,需在通用标准基础上,执行更具针对性的行业标准,其中电站锅炉集箱的标准最具代表性。
1. 电站锅炉集箱(应用最广泛)
核心标准:DL/T 438-2016《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821-2021《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特殊要求:
检测范围:明确集箱所有环缝、纵缝及接管角焊缝必须纳入检测,且接管角焊缝需同时进行 UT 和 MT/PT 检测。
检测比例:制造阶段环缝、纵缝需 RT/UT 检测;运维阶段按风险等级抽检,高温高压集箱(如过热器集箱)抽检比例不低于 20%。
缺陷判定:对蠕变敏感区域(如热影响区),不允许存在任何线性缺陷;修复后的焊缝需 复检。
2. 化工压力容器集箱
核心标准:GB 150.4-2011《压力容器 第 4 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特殊要求:
按压力等级划分检测比例:三类压力容器的 A、B 类焊缝需 无损检测,一类、二类容器按设计要求确定比例。
检测时机:需在焊后热处理完成后进行,避免焊接应力影响缺陷判定;检测报告需经第三方检验机构审核确认。
3. 核电用集箱(高安全要求)
核心标准:NB/T 20003.1-2010《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特殊要求:
人员资质:检测人员需持有核电专用 NDT 资质,且定期考核。
检测记录:全程留存数字化记录(如 RT 数字影像、UT 波形数据),便于追溯。
缺陷限值:对放射性介质接触的集箱,不允许存在任何可记录的内部缺陷,表面缺陷需完全清除并复检。
,菏泽行车超声波检测。

磁粉检测(MT)—— 铁磁性管道表面缺陷专属
核心原理:利用铁磁性管道磁化后的磁场泄漏,吸附磁粉显影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优点
表面 / 近表面缺陷检出率极高:对碳钢、低合金钢管道焊缝的表面裂纹(如冷裂纹、疲劳裂纹)、未熔合,检出率接近 ,磁痕直观(线性 / 条状),无需复杂数据解读,可直接缺陷。
检测速度快、成本低:设备轻便(便携式磁轭),单道管道环缝检测时间<20 分钟;耗材(磁粉、载液)便宜,无需像 RT 那样消耗胶片,适合现场批量检测(如长输管道环缝)。
适配管道曲面:磁轭可贴合管道圆周曲面,通过调整磁极间距(100-150mm)覆盖环缝全周,无明显检测盲区(除非管道直径过小<50mm)。
缺点
仅适用于铁磁性管道:完全无法检测不锈钢(304/316)、铝合金等非铁磁性管道,限制了在化工、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无法检测内部深层缺陷:仅能检出深度≤2mm 的近表面缺陷,管道焊缝根部深埋未焊透(深度>2mm)、内部夹渣等完全漏检,需搭配 UT 补充。
受表面状态影响大:管道表面需除锈、除油污(粗糙度 Ra≤25μm),否则锈迹、涂层会掩盖磁痕或产生 “伪磁痕”(如焊渣残留导致的磁粉聚集),干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