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准则,以下是相关介绍:
定义与背景
定义:“GMP” 是英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或 “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 “反应停” 事件引发了对药品安全的高度关注,1962 年美国国会修正案要求制药企业实施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1963 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 GMP。世界卫生组织于 1975 年 11 月正式公布 GMP 标准。中国的药品 GMP 标准于 1988 年由卫生部发布,后经多次修订,现行版本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主要内容
人员管理: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厂房与设施: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
设备管理: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
物料管理: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等物料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物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物料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生产管理:应明确规定生产工艺,根据生产经验系统地回顾风险,表明有能力持续生产符合产品标准要求质量的药品。每批药品的生产过程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生产时间、生产人员、使用的设备、物料投入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等。
质量管理: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验。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特点与意义
特点:2010 版 GMP 构建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执行 GMP 的基础是诚实守信,引入质量目标,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要求,细化了软件要求,完善了药品安全保障措施,突出了 GMP 把握的基本原则,吸纳了国外先进标准,软件硬件并重,提出了持续稳定和持续改进理念,无菌药品生产要求更加严格。
意义: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了统一的监管标准,有利于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分享
医疗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实施对药品质量有哪些具体影响?
各国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有哪些异同点?
分享一些成功实施医疗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