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安装一套气力输送系统只是开始,如何确保其长期稳定、高效、低故障率地运行,才是真正体现其价值的考验。这涉及到科学的设计理念、规范的日常操作以及快速的故障诊断能力。
一、 科学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石
“七分设计,三分运维",一个设计能从根本上避免绝大多数运营问题。
物料特性分析: 设计前必须对物料进行充分测试,包括:粒径分布、堆积密度、真实密度、休止角、磨琢性、黏性、吸湿性、易碎性、爆炸性等。这些数据是所有计算和选型的基础。
合理的管道设计:
动力源: 定期检查风机/空压机的油位、油质、过滤器、冷却器,按时更换润滑油和滤芯。
供料装置: 检查旋转阀叶片的磨损情况、间隙是否变大;检查发送罐的膜片、阀门气缸等执行元件的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管道系统: 定期敲击管道,听声判断是否有积料;重点关注弯头外侧的磨损情况,定期测厚,必要时进行更换。
分离与除尘装置: 定期清理旋风分离器;按压差指示或定时对布袋除尘器进行反吹,检查布袋是否有破损,一旦破损立即更换,否则粉尘会进入风机造成损坏。
记录运行数据: 记录每次运行的压力、电流、输送时间等数据。数据的异常波动往往是故障的早期征兆。
再好的系统也离不开规范的日常维护。
启动与停机顺序: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例如,正压系统启动时,应先启动除尘器、分离器,再启动风机,然后开始喂料;停机时则顺序相反,必须确保管道内的物料全部排空后再停风机,防止下次启动时堵塞。
定期检查与预防性维护:
动力源: 定期检查风机/空压机的油位、油质、过滤器、冷却器,按时更换润滑油和滤芯。
供料装置: 检查旋转阀叶片的磨损情况、间隙是否变大;检查发送罐的膜片、阀门气缸等执行元件的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管道系统: 定期敲击管道,听声判断是否有积料;重点关注弯头外侧的磨损情况,定期测厚,必要时进行更换。
分离与除尘装置: 定期清理旋风分离器;按压差指示或定时对布袋除尘器进行反吹,检查布袋是否有破损,一旦破损立即更换,否则粉尘会进入风机造成损坏。
记录运行数据: 记录每次运行的压力、电流、输送时间等数据。数据的异常波动往往是故障的早期征兆。
二、 规范的日常操作与维护(OP&M)
三、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障一:管道堵塞
常见原因:气流速度不足。可能是风机性能下降、系统漏风、或喂料量过大导致固气比过高。
空气湿度大,物料吸湿结块。
管道设计不合理,弯头过多或半径过小。
有异物或物料结块卡在管道中。
现象: 系统压力异常升高,输送停止。
原因:
排除: 首先停止喂料,尝试用高压气体吹扫。若无效,需找到堵塞点(通常发生在弯头或垂直管段),拆卸清理。根本解决需检查风机、查找漏点、调整喂料量或改善空气品质。
故障二:输送量不足
供料装置问题:旋转阀磨损间隙过大,泄漏严重;发送罐流化效果不好。
管道漏风(对于负压系统,漏风会大幅降低吸力)。
物料特性改变(如含水量增加导致流动性变差)。
现象: 系统压力正常,但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物料量达不到设计值。
原因:
排除: 检查并维修供料装置;查找并堵漏;复核物料特性。
故障三:磨损过快
气流速度过高是首要原因。
物料磨琢性强,但未选用合适的耐磨材料。
弯头曲率半径太小。
现象: 弯头、旋转阀壳体等部位在短时间内被磨穿。
原因:
排除: 优化系统设计,适当降低风速(如可能);更换耐磨设备。
结论:
气力输送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始于设计,成于优质的设备,终于科学的运维。建立完善的预防性维护制度和故障响应机制,培养操作人员的素养,是保障这条“工业血脉"长久畅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