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货要是按现行税率进美国,我们不仅没利润,还要亏钱。”
来自华东的一位不锈钢压力管生产商老张,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里透着无奈。
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圆形焊接奥氏体不锈钢压力管的第三次“双反”日落复审终裁:
反倾销税率维持 55.21%;
反补贴税率区间在 1.10%~299.16%。
这意味着,像老张这样的出口企业,直接面对的就是成本被硬生生“截去一半”的局面。

压力之下的坚持
老张的工厂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做出口,打进美国市场时,大家都很振奋。可如今,高企的关税让不少同行选择放弃,甚至有人停产转型。
“我们工人还在,设备也在,市场也还在,只是路被堵死了。”老张叹了口气。
转口成为一线希望
面对困境,一些企业开始尝试通过 第三国转口 的方式,绕开高额关税。
马来西亚:距离近,操作成熟;
土耳其:与欧美贸易联系紧密。
这种方式让企业看到了希望。虽然多了一层物流和操作成本,但相比被关税压垮,这至少是一条能继续生存的路。
老张说:“我们不怕辛苦,不怕折腾,怕的是再没有机会。”
这种心声,其实代表了很多中国不锈钢压力管出口企业的真实处境。
他们要么继续承受高关税,要么寻找转口通道,要么被迫转向新兴市场。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一次次艰难的抉择。
关税是一道冰冷的数据,却背后连着成千上万工厂的热火与坚持。55.21% 的反倾销税,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也考验着企业的韧性与智慧。
正如老张所说:“出口的路不会彻底断,只要我们不放弃,总能找到新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