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一般纳税人自查 3 问:从缺票困境到方案,3 个行业案例帮你对号入座

发布时间:2025-09-24 17:51  点击:1次

作为一般纳税人,你是否常被 “缺票缴税肉疼”“要专票就得扛高税负” 的问题困住?其实不用盲目焦虑,先对照下面 3 个核心问题自查,再结合行业案例参考,就能快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核定征收,甚至算出大致空间。

自查第一问:缺票金额占营收的比例有多少?—— 先算 “痛点指数”

缺票不可怕,可怕的是 “缺票比例过高却硬撑查账征收”。建议你先拿出今年的营收报表,按这个公式算一算:

缺票金额 ÷ 总营收 ×**** = 缺票痛点指数

若指数≥30%:说明缺票问题已严重推高税负,比如做建材贸易的王总,年营收 2000 万,缺票 800 万,痛点指数 40%,按查账征收要多缴 200 万企业所得税,这类情况尤其适合核定;

若指数 10%-30%:可结合行业特性判断,比如做机械维修的刘总,年营收 1500 万,缺票 300 万,痛点指数 20%,虽不算极高,但维修行业小作坊供应商多,后续缺票可能增加,前2规划更稳妥;

若指数<10%:缺票影响较小,优先考虑完善进项管理,而非急于切换征收方式。

案例参考:去年服务过的一家电子元件公司,年营收 3000 万,缺票 1200 万(痛点指数 40%),查账征收时企业所得税要缴 300 万,申请一般纳税人核定后(按收入 0.6%),仅缴 18 万, 282 万,率 94%。

自查第二问:下游是否必须要 13% 专票?—— 定 “路径”

这是区分 “选一般纳税人核定” 还是 “拆成小规模” 的关键:

若下游是大型企业、国企,必须要 13% 专票(比如给汽车厂供货的零部件商):只能选一般纳税人核定,虽然增值税不能抵扣,但能保住大客户;

若下游是个体户、小型公司,可接受 3%/1% 普票(比如做办公用品批发的商家):更适合拆成小规模公司,综合税负能压到 3% 以内,更多。

避坑提醒:上个月有个做设备销售的张总,没确认下游需求就盲目选了小规模,结果大客户要求 13% 专票,只能注销重办,耽误了 2 个月业务。所以建议你先问 3 个下游客户:“如果我们提供 13% 专票,合作是否受影响?” 再做决定。

案例参考:做医疗器械批发的赵总,下游是医院(必须要 13% 专票),年缺票 600 万,选一般纳税人核定后,增值税缴 600 万 ÷1.13×13%≈69 万,企业所得税缴 600 万 ×0.6%=3.6 万,综合税负 72.6 万,比查账征收的 150 万(企业所得税 600 万 ×25%)省了 77.4 万。

自查第三问:有没有 “账目混乱但业务真实” 的佐证材料?—— 备 “核准备案”

一般纳税人核定的核心是 “证明缺票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观逃税”,所以这些材料一定要提前整理:

业务合同:与小供应商的采购协议(标注 “无法提供 13% 专票”)、与客户的销售合同;

资金流水:给小供应商的转账记录(证明钱货两清)、客户的回款凭证;

辅助证据:小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证明是个体 / 小规模,确实开不出专票)、物流单、入库单(证明业务真实发生)。

反面案例:去年有家家具厂,缺票 500 万但没保留物流单,税务局认为 “业务真实性存疑”,驳回了核定申请,多缴了 125 万企业所得税。而同期的另一家家具厂,因为提前整理了 “小作坊供应商清单 + 物流回执”,顺利通过审核, 118 万。

你的情况,我来定制方案

看到这里,你不妨先在心里对号入座:

1、你是做什么行业的?(比如商贸、机械、服务)

2、今年大概缺多少成本票?下游客户要 13% 专票吗?

3、手上有没有整理好的业务合同、流水等材料?


只要你把这些信息告诉我,我就能:

1、帮你算出具体的金额(比如缺 500 万,按 0.6% 核定能省多少);

2、推荐匹配的政策园区(比如河南、重庆的园区,2025 年核定通过率超 90%);

3、梳理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甚至对接代账团队,全程代办申请,不用你跑一趟税务局。


上周有个做化工原料的老板,跟我说完 “缺票 700 万,下游要 13% 专票”,我当天就给他出了方案,现在已经在走园区注册流程,预计下个月就能享受核定政策,少缴 168 万税款。你的情况,或许比他更适合,不妨多聊聊细节~


上海云锦合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邓云霄(先生)
电话:
13349542682
手机:
13349542682
地址: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松育路181号2幢
我们发布的其他新闻 更多
一般纳税人新闻
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