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标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安全、可靠的进入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在上下机器过程中发生滑倒、绊倒和跌落的风险。
核心内容详解
EN ISO 2867 不仅仅是规定尺寸,它是对整个进入系统的性能、结构、测试和标签提出了全面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
A. 系统组成
标准将“进入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包括:
走道和平台: 用于行走和站立的水平或近水平表面。
踏脚孔和台阶: 用于攀爬的垂直间隔的踩踏点。
扶手和抓手: 为手部提供支撑和引导的部件。
梯子: 特定的攀爬设备。
B. 关键要求
防滑性能:
这是标准中最核心的要求之一。所有踩踏和行走表面(踏板、走道、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防滑性。
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使用一种标准的“摩擦计”在干、湿、泥泞三种条件下对表面进行测试,并要求达到最低的摩擦系数值。这确保了即使在恶劣的工地环境下,表面也能提供有效的抓地力。
结构完整性与测试:
强度要求: 标准规定了进入系统各部件必须能承受的静载荷(如一个重物压在平台上)和动载荷(如模拟人员上下运动的冲击力)。
测试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对踏板、扶手、阶梯等进行负载测试。例如,要对踏板施加一个特定的力并保持一段时间,测试后部件不应产生yongjiu性变形或损坏。
人体工程学与尺寸:
虽然最小尺寸在 EN ISO 2860 中规定,但 EN ISO 2867 确保了这些尺寸在实际设计中的有效实现。
要求踏板的深度和间距合理,扶手的直径和位置适合抓握,确保上下机器时姿态自然、省力。
设计细节:
避免积存物: 踏板和走道应设计成网格状或带有排水孔,防止积水、积雪或泥土堆积,保持防滑性能。
避免尖角和锐边: 所有边缘应倒钝,防止刮伤人员。
可视性: 进入系统应与机器主体颜色有足够的对比度,便于识别,特别是在光线不足时。
标识:
标准要求,如果某些进入通道jinxian用于维修而非日常操作员通行,则必须在其附近设置清晰、持久的警告标识,以防止误用。
EN ISO 2867:2011 与 EN ISO 2860:2008 的关系
这两项标准相辅相成,共同确保进入安全,但分工明确:
EN ISO 2860(最小通道尺寸): 规定了最终需要通过的“空间”有多大。它回答的是“通道的净空需要多大?”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目标尺寸。
EN ISO 2867(进入系统): 规定了用来通过那个空间的“设施”应该如何设计和制造。它回答的是“梯子、踏板和扶手应该多结实、多防滑?”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实现手段。
简单比喻:
EN ISO 2860 规定了门洞的高度和宽度。
EN ISO 2867 规定了门本身(包括门框、合页、把手)的强度、材质和安全性。
一台安全的工程机械必须同时满足这两项标准的要求。
对制造商和使用者的意义
对制造商:
强制性设计规范: 是设计进入系统时必须遵循的详细工程规范。
测试依据: 提供了明确的测试程序和验收标准,用于验证设计的合规性。
降低产品责任风险: 符合该标准能显著降低因进入系统缺陷导致事故的法律风险。
对使用者(运营商、机主、驾驶员):
采购检查要点: 在购买或租赁设备时,可以检查踏板是否坚固防滑、扶手是否牢靠,这些都是标准符合性的直观体现。
安全操作: 应始终使用设计好的进入系统,并保持“三点接触”(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的原则上下机器。
日常检查与维护: 应将进入系统作为日常安全检查的一部分。如发现踏板严重磨损、防滑纹路磨平、扶手松动或变形、表面积垢严重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修。保持进入系统的清洁和完好是使用者的责任。
总结
EN ISO 2867:2011 是一项深入、具体的技术标准,它将进入安全从“有尺寸”提升到了“有质量”的层面。通过强制规定防滑性能、结构强度和人性化设计,它极大地提升了工程机械的整体安全性,是保护操作和维修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石之一。